技術的介紹
本項目將結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總體技術架構,以支撐基礎軟硬件協同開發為核心,實現開展標識解析核心技術研發,建設開源社區協同平臺,共享技術成果,聚合海量應用的目標。實現標識應用從供需對接、設計研發、測試驗證到商業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調動多行業企業接入平臺,在平臺上開展標識解析基礎軟硬件應用的協同開發,研制相應的數據模型、技術工具及應用服務,一方面驗證平臺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解決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需求。
開展標識解析核心技術研發,制定數據模型管理規范和技術描述標準。通過制定數據模型管理體系規范數據模型,明確并規范對數據模型的提交、審核、變更等管理操作。同時制定相應的技術描述標準,從而明確數據模型相應的技術實現思路及細節,便于應用開發實現,以更好地促進標識在應用中互通。
構建開源社區驅動的協同開發平臺,通過建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開源社區,提供供需對接、知識共享、代碼協作等功能,從而支持需求、設計、研發的開發周期流程,同時通過靈活的權限控制提供對個人、組織、跨組織多種開發協同的支持。
基于開源社區研制標識應用服務工具,包含四個子平臺,一是建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開發平臺,提供基于標識核心技術的協同開發能力。二是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測試驗證平臺,測試驗證標識解析基礎應用與服務。三是建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運營管理平臺,提供應用分發交易監管能力。四是打造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公共服務SaaS平臺,提供公共服務能力支撐。
1.金鍵 2.焦臻楨 3.曾西平 4.張發振 5.傘頡 6.車涵 7.胡鍵偉 8.李龍 9.武瑩 10.谷雨 11.艾天僑 12.楊樹梅 13.田伯成 14.朱靜 15.闞雪嬌
|
評價單位: |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
報告編號: |
中電節評字【2024】第CG015號 |
評價日期: |
2024-07-12 |
|
組織單位: |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
項目負責: |
張瑾 |
成果管理: |
18611993006 |
2024年7月12日,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在北京主持召開北京泰爾英福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基于分布式標識的工業互聯網互操作方法、系統及設備”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總結報告,審查了相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形成意見如下:
1. 提供的資料基本齊全,符合評價要求。
2. 該項目的關鍵技術及主要創新點:
本項目針對工業互聯網領域內數據交互操作難、應用研發成本高、生態體系薄弱等難題,創造性地采用了多層數據協同、跨企業跨系統標識應用沙盒、多方場景協同的手段。主要創新點如下:
一是首次將分布式標識(DID)與工業互聯網應用相結合,為工業互聯網中的每個設備或實體提供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標識,實現去中心化的身份管理。
二是率先提出互操作憑證(IVC),作為設備間互操作的授權憑證,確保互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規性;率先提出管轄節點的概念,確保只有具有適當管轄權的節點才能簽發和驗證 IVC,增加了系統的可信性和可控性。
三是在可信服務定位的方面,面向海量巨型工業互聯網網絡,設計了自主可控的多層解析架構,支撐千億級DID 解析和驗證。
3. 應用推廣成效
該項成果已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涵蓋47個行業,形成企業全生命周期的18 類應用場景。截至2024年7月7日,全國累計接入標識解析體系的二級節點達360個。累計接入的企業節點數量428,485家。通過標識解析技術的應用,企業優化了標識應用的開發流程、提高了開發效率,降低了開發成本,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4.該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已獲得授權5項國家發明專利。
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目在系統的安全可信性和可控性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建議:進一步擴大該技術成果的應用領域。
姓名 |
工作單位 |
職稱 |
從事專業 |
吳忠澤 |
科學技術部 |
正高 | |
黃利斌 |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
正高 | |
張格語 |
中國電子學會 |
副高 | |
李建武 |
北京理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 |
正高 | |
杜明芳 |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
副高 | |
洪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正高 | |
玄佳興 |
國家電網數字科技公司 |
正高 | |
龔文 |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
副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