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國農學會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一、成果數量
2021年,共登記25項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其中獨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企業分別登記7項、14項、1項,其他單位登記3項。從第一完成單位類型來看,成果產出以大專院校為主體,占比達56%(圖1),其次是科研機構,占比為28%,企業較少,占比僅為4%。
二、成果完成人
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涉及完成人共364人,平均每個項目有約25個人參與。從年齡結構上來看(圖2),以36-45歲的中青年為主要科研力量,共144人,占比總人數的39.6%;小于35歲(含35歲)的成果完成人為53人,占比總人數的14.6%;46-55歲的成果完成人為88人,占比總人數的24.2%。從學歷構成看(圖3),以博士研究生學歷為主,共有175人,占比達到48.08%,其次是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學歷,占比分別為24.73%和21.70%。從職稱構成看(圖4),高級職稱人員最多,共有256人,占完成人總數的70.33%,其中正高級人員占比38.46%、副高級人員占比31.87%;中級從業科技人員占比完成人總數的17.58%,多數為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總體來看,成果研究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94.51%,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比成果完成人的87.91%,科研隊伍結構日趨合理、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日益加強。
三、知識產權
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產出量共357項,平均每個成果分別產出知識產權14.3項;知識產權以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為主,分別達到260項和85項,專利占比知識產權總量的96.6%,已授權專利數275項;軟件著作權數7項,占比知識產權總量的2%;其他類型知識產權占1.4%。按單位類別區分來看,知識產權產出只要集中于獨立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分別為254項和64項,企業占不足1%,高校知識產權產出率明顯高于科研機構和企業。
四、成果來源與轉化應用
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來源以國家科技計劃為主,為17項,占比登記總數的68%,地方計劃為2項,占比8%,自主研發2項,占比8%。綜合來看,以國家財政資助成果為主,共19項,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76%。從成果應用行業來看,主要應用于農、林、牧、漁業,達23項,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92%,應用于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等其他領域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8%。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有24項投入產業化應用,占比登記成果總量的96%。
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共有10項成果已轉化,其中獨立科研機構1項、大專院校6項、企業1項。成果整體轉化率為40%,大專院校成果轉化率最高,達到24%。從轉化成果的政府支持來看,共有2項納入政府計劃,1項得到轉化財政經費支持,3項享受政府稅收優惠;從本單位成果轉化政策的支持來看,3項設立轉化機構,8項納入績效考評,1項與職稱評定掛鉤,4項與個人收入分配掛鉤;在轉化的獎勵和報酬方面,未實施、未完全實施、完全實施轉化收益獎勵和報酬的分別為3項、1項、6項。
五、成果水平
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原始性創新22項,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2項,國內技術二次開發1項。從成果水平來看(圖5),國際領先項目11項,占比登記總數的44%,國際先進項目11項,占比登記總數的44%,國際水平成果整體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88%。2021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14個項目屬于高新技術領域成果,以現代農業領域為主,達到13項,占比高新技術領域成果的92.09%,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52%。
六、投入產出
2021年登記科技成果的資金投入,可知經費實際投入額為22137萬元,資金投入以國家投入為主體,共13965萬元,占比經費總額的63.1%;部門和地方分別投入為1267萬元和2206萬元,分別占比經費總額的5.7%和10%,綜合來看,國家財政資助最多,共有17438萬元,占比經費總額的78.8%,其次是自有經費投入,共有4299萬元,占比經費總額的19.4%。
2021年登記的10個轉化科技成果中,轉化收入總額達1823993萬元,其中合作轉化收入占比最高達92.7%,自我轉化收入和技術轉讓許可收入分別占比轉化收入總額的7.2%和0.1%。自我轉化收入中凈利潤39800萬元,合作轉化收入中技術入股股權折價43595萬元。按單位類型看,企業以自我轉化為主,大專院校以合作轉化為主,獨立科研機構以技術轉讓為主,但限于樣本量有限,結果有待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