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主要研究內容
本項目針對小麥品種遺傳基礎狹窄的實際,從國外引進小麥近緣種及人工合成小麥材料并進行抗性鑒定和親本評價,針對野生資源的特點、本著性狀互補和基因累加的原則,配置不同雜交方式的雜交組合,利用高效的單倍體育種技術提高遠緣雜交育種的工作效率,總結出一套利用野生資源拓寬小麥遺傳基礎的方法,創制出一批資源材料,同時選育出一批不同來源和類型的小麥品種應用于生產。
2.創新點
(1)從國外引進小麥近緣野生資源及人工合成小麥材料,針對東北春麥區小麥生產中的主要病害和逆境進行抗性鑒定和親本評價。
(2)針對野生近緣植物的有益性狀,按照性狀互補、基因累加等雜交組合組配原則,采用頂交和回交的方式改良農藝性狀和生態適應性,提高了野生資源的利用成功率。
(3)針對遠緣材料自交穩定慢的特點,采用單倍體育種技術提高遠緣材料的利用效率,加快育種進程。
(4)利用遠緣材料創制出一批中間材料應用于黑龍江省不同育種機構的小麥品種改良中,豐富了當地優異基因來源,拓寬了小麥遺傳基礎。
(5)利用粗山羊草與四倍體小麥雜交獲得人工合成小麥,再通過與當地小麥品種雜交和回交的手段,選育出高產多抗新品種;利用野生二粒小麥與普通小麥雜交選育出兩個抗旱高產新品種;利用引進人工合成小麥通過雜交和回交,選育出一個高產品種和兩個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這些帶有野生資源血緣的新品種正在生產中發揮作用。
3.創新的科學價值(技術(系統管理)創新重要性,創新的程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先進程度,對本行業的影響)
小麥遺傳基礎狹窄導致小麥育種難以突破瓶頸,然而,由于利用小麥近緣種進行遠緣雜交的難度大,遺傳基礎狹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通過遠緣雜交選育的品種更是極少。本項目在科學實驗數據和育種實踐基礎上,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利用小麥近緣種的技術方法,提高遠緣雜交育種的工作效率,并選育出一批小麥品種應用于生產。這為育種家利用小麥近緣種中的優異基因探索出一條可行路徑。
項目中采用的單倍體育種技術,在關鍵技術指標胚狀體獲得率上比常規技術高4-8倍,是成功利用小麥近緣種開展遠緣雜交的關鍵技術之一。
利用野生二粒小麥選育出的龍春3和龍春4,具有極強的抗旱性,在極度干旱條件下,仍獲得過畝產868斤的可喜產量;利用人工合成小麥選育出的優質強筋品種龍春2,抗旱性和穩產性強,生產性能好,品質優異,2017年被評為全國十三個面包小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