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通過聯合育種實現優質細毛羊的自主培育是解決產業卡脖子難題的關鍵所在。我國細毛羊產業與發達國家具有較大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國產現有細毛羊品種質量有限,羊毛品質達不到紡織市場需求。在國外優質細毛羊種羊禁止出口的情況下,以開放式核心群聯合育種技術為抓手,應用多性狀動物模型遺傳評價與生物快繁技術等手段,創新性的開展國產超細型細毛羊的選育研究,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建立了完善的生產技術體系,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產業化應用。主要技術創新點:
1.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細毛羊新品種“蘇博美利奴羊”,首次采用三級開放式核心群聯合育種方案等新技術,填補了我國80支細毛羊品種空白,打破了澳毛的壟斷,緩解了市場精紡用毛緊缺的矛盾。研發出多性狀動物遺傳評估模型并應用于核心群種公羊選種,有效地加快了群體遺傳進展;制定細毛羊現場3分制量化鑒定新標準;建立了優質細羊毛分級標準體系和羊毛拍賣流通體系;創建了國產優質細羊毛品牌-瑞曼(R.M, RONGMAO)。
2.搭建了傳統育種與現代分子育種技術相結合的新型育種技術平臺,利用多組學技術挖掘羊毛重要性狀功能基因,形成細毛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體系,加快了蘇博美利奴羊育種進展。首次構建了基于全基因組高密度 SNP 芯片的細毛羊拷貝數變異圖譜,鑒定出與毛用性狀極顯著關聯的 383 個CNVR。首次繪制了細毛羊出生前后6個發育時間點毛囊發育基因和非編碼RNA以及DNA甲基化圖譜,發現了可用于羊毛細度和體重性狀選擇的分子標記;在蘇博美利奴羊新品種選育過程中,改良并應用了TaqMan、SnaPshot、DHPLC和 PCR-RFLP等技術,建立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體系。
3.建立了新品種擴繁核心群高效繁育及體外胚胎生產技術體系、探明綿羊胚胎附植的分子機理。建立了綿羊腹腔內窺鏡子宮角深部輸精、MOET高效繁殖、體外受精、JIVET技術為一體的超細毛羊高效快繁技術體系,加快了新品種選育進程。分析了相關調控因子在細毛羊胚胎附植期在子宮內膜及早期孕體mRNA和蛋白表達模式,揭示了細毛羊早期胚胎附植過程的相關分子調控網絡,為揭示綿羊早期胚胎發育及附植調控機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截至2019年,蘇博美利奴羊已推廣到新疆、內蒙古、吉林等7個省區,累計推廣種公羊3.25萬只,改良羊總數達569萬只,改良羊平均凈毛量提高0.5千克/只,羊毛細度提升一個檔次,僅羊毛可增收25元/kg。累計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12億元,間接經濟效益10.18億元。
項目累計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項,軟件著作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14部,制定國家標準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