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前言:為客觀、真實、準確的匯集有色金屬行業科技成果信息,加快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和成果的推廣、應用和轉化,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登記工作。我會認真貫徹國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記辦法》(國科發計字〔2000〕542號)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依托國家科技成果網的在線登記平臺,在保證科技成果登記質量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了2020年的登記工作。2020年,我會共登記226項應用類科技成果,涉及第一完成單位112家、科技工作者3387人、知識產權1901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91項,成果主要應用于新材料、先進制造、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領域,其中成果80%以上達到或領先于國際水平。登記成果主要統計情況如下:
一、成果數量
2020年,共登記來自112個第一完成單位的226項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其中獨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企業分別登記21項、47項、158項。從第一完成單位類型來看,成果產出以企業為主體,占比達69.91%(圖1);從第一完成單位登記數量來看,登記科技成果較多的單位分別為中國鋁業集團41項、礦冶科技集團15項、有研科技集團12項、紫金礦業集團8項、嘉興學院7項、中南大學6項、重慶科技學院6項,8家單位登記數量占比總數超過40%。
二、成果完成人
2020年登記的科技成果涉及完成人共3387人,平均每個項目有約15個人參與。如圖2所示,36-45歲的中青年為主要科研力量,共1330人,占比總人數的39.27%;小于35歲(含35歲)的成果完成人為1002人,占比總人數的29.58%;46-55歲的成果完成人為739人,占比總人數的21.82%。從學歷構成看(圖3),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學歷占比分別為21.64%、33.24%和38.03%。從職稱構成看(圖4),高級職稱人員占比完成人總數的50.64%,其中正高級人員占比20.64%、副高級人員占比31.30%;中級從業科技人員占比完成人總數的33.27%,多數為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總體來看,成果研究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92.91%,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比成果完成人的83.91%,科研隊伍結構日趨合理、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日益加強。
三、知識產權
2020年登記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產出量共1901項,其中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分別為1178、647、4項,專利占比知識產權總量的96.21%,已授權專利數1565項;軟件著作權數35項,占比知識產權總量的1.84%。分單位類別來看,企業、大專院校、獨立科研機構的知識產權數分別為1190項、603項、100項,平均每個成果分別產出知識產權7.88項、12.83項、4.76項,高校知識產權產出率明顯高于企業和科研機構。
四、成果來源
表1為登記的科技成果來源構成,可知2020年自主研發的成果數量最多,共103項,占比登記總數的45.58%;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37項,占比登記總數的16.37%;部委和地方計劃分別為21項和24項,分別占比9.29%和10.62%。綜合來看,國家財政資助成果共91項,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40.27%;非國家財政資助項目共135項,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59.73%。
表1
科技成果來源構成(項)
項目名稱 |
合計 |
獨立科研機構 |
大專院校 |
企業 |
國家科技計劃 |
37 |
3 |
14 |
20 |
部委計劃 |
21 |
4 |
9 |
8 |
地方計劃 |
24 |
4 |
5 |
15 |
部門基金 |
5 |
0 |
3 |
2 |
地方基金 |
4 |
1 |
2 |
1 |
國際合作 |
2 |
0 |
0 |
2 |
橫向委托 |
24 |
5 |
6 |
13 |
自主研發 |
103 |
3 |
8 |
92 |
其它 |
6 |
1 |
0 |
5 |
五、成果應用
從成果應用行業來看(圖5),主要應用于制造業,達118項,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52.21%;采礦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分別為54項、25項,分別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23.89%、11.06%。2020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處于初期階段4項、中期階段10項、成熟應用階段211項,其中188項成果已產業化應用(圖6),占比登記成果總量的83.19%,成熟階段的項目大多投入產業化應用。
2020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共有106項成果已轉化,其中獨立科研機構9項、大專院校23項、企業74項。成果整體轉化率為46.90%,獨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的成果轉化率分別為42.86%、48.94%和46.83%。從轉化成果的政府支持來看,共有6項納入政府計劃,3項進入政府采購,20項得到轉化財政經費支持,23項享受政府稅收優惠,3項進入軍民融合;從本單位成果轉化政策的支持來看,80項納入績效考評,45項與職稱評定掛鉤,62項與個人收入分配掛鉤。
2020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原始性創新183項,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12項,國內技術二次開發28項。從成果水平來看(圖7),國際領先項目85項,占比登記總數的37.61%,國際先進項目106項,占比登記總數的46.90%,國際水平成果整體占比登記成果總數的八成以上。2020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159個項目屬于高新技術領域成果,其中新材料、先進制造、環境保護數量較多,分別為57項、33項、32項(圖8)。
表2為2020年登記科技成果的資金投入,可知經費實際投入額為1113418萬元,資金投入以企業為主體,共1034704萬元,占比經費總額的92.93%。資金投入中自有資金居首,共671866萬元,占比經費總額的60.34%;國家投入233842
表2
科技成果資金投入(萬元)
項目名稱 |
合計 |
獨立科研機構 |
企業 |
|
1113418 |
14740 |
63974 |
1034704 |
|
其中:國家投入 |
233842 |
5875 |
14711 |
213256 |
部委投入 |
6698 |
140 |
5959 |
599 |
地方投入 |
14690 |
1480 |
3768 |
9442 |
基金投入 |
719 |
255 |
0 |
464 |
671866 |
6522 |
34136 |
631208 |
|
銀行貸款 |
178791 |
0 |
0 |
178971 |
其它 |
6812 |
468 |
5400 |
944 |
如表3所示,成果中共有轉化項目121個,轉化收入總額(含自我轉化收入、合作轉化收入和技術轉讓許可收入)達8128903萬元,其中自我轉化收入占比最高達93.03%,合作轉化收入和技術轉讓許可收入分別占比轉化收入總額的6.79%和0.17%。自我轉化收入中,實現凈利潤1875241萬元,利潤率達24.80%,遠高于行業整體利潤率,節約資金172846萬元,出口創匯194527萬元,納稅808917萬元。
表3 科技成果轉化效益(萬元)
項目名稱 |
合計 |
獨立科研機構 |
大專院校 |
企業 |
|
經濟效益項目數 |
121 |
11 |
23 |
86 |
|
自我轉化效益 |
收入 |
7562793 |
837527 |
2496318 |
4228948 |
凈利潤 |
1875241 |
237423 |
955404 |
682405 |
|
實交稅金 |
808917 |
113649 |
476037 |
219231 |
|
出口創匯 |
5140 |
125766 |
63621 |
||
節約資金 |
15000 |
45086 |
112759 |
||
合作轉化收入 |
552124 |
17378 |
96865 |
437881 |
|
技術轉讓與許可收入 |
13986 |
440 |
80 |
13466 |
如表3所示,分單位類型看,企業轉化總收入達4680295萬元,占比整體轉化收入總額的57.58%,企業平均每個經濟效益項目產出轉化收入54422萬元,此外企業自我轉化收入占比其轉化總收入的90.36%;大專院校轉化總收入為2593263萬元,平均每個經濟效益項目產出轉化收入112750萬元;獨立科研機構轉化總收入為855345萬元,平均每個經濟效益項目產出轉化收入77758萬元。綜合來看,企業為轉化創收主體,且企業以自我轉化為主,而大專院校和獨立科研機構以合作轉化為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成果依賴于企業實現轉化。此外,高校轉化項目平均每個項目創收最高,企業次之,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成果產出效益相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