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一、科技成果總體情況
2019年我區共登記科技成果233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67項,占71.7%;基礎理論成果53項,占22.7%;軟科學成果13項,占5.6%。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總量較上年增長7.1%,在全區科技成果中占主要地位,如下圖1所示。
(二)成果項目來源情況
在233項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屬于政府項目成果(來源于國家計劃、地方計劃、部門計劃、地方基金和部門基金的成果)占55.4%,比2018年降低11個百分點,其中國家科技計劃26項、占11.3%,地方計劃73項、占31.3%,部門計劃11項、占4.7%,地方基金18項、占7.7% ,部門基金1項、占0.4%;社會項目成果(來源于國際合作、橫向委托、民間基金、自選課題及其他來源的成果)占44.6%,比2018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其中自選課題產生的科技成果較上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增長較快。(見圖2)
(三)成果評價方式
233項科技成果的評價方式,呈現以評價機構評價、驗收為主的格局,機構評價122項,占52.4%,較2018年增長了18.4%;驗收項目共71項,占30.5%,較上年降低10.1%;行業準入37項,較上年提高了9.3個百分點。
表1 2019年與2018年科技成果評價方式統計表
成果評價 方式 |
2018年 |
2019年 |
||
成果數(項) |
占比(%) |
成果數(項) |
占比(%) |
|
驗收 |
93 |
40.6 |
71 |
30.5 |
機構評價 |
103 |
45.0 |
122 |
52.4 |
行業準入 |
15 |
6.6 |
37 |
15.9 |
結題 |
18 |
7.9 |
3 |
1.2 |
(四)成果完成單位情況
在登記的科技成果中,企業牽頭完成的科技成果達到79項,占33.9%;科研機構完成的68項,占29.1%;大專院校完成的43項,占18.5%;醫療機構完成的30項,占12.9%;其他單位完成的13項,占5.6%。與2018年相比,企業完成科技成果占比增長了2%,獨立科研機構成果占比提高了4.6% ,大專院校占比下降了8.1%。(見圖3)
(五)經費投入
2019年登記的科技成果實際投入經費總額為1222817萬元,其中,國家投入15282萬元,占1.25%;部門投入100994萬元,占8.23%;地方投入13123萬元,占1.07%;基金投入304萬元,占0.02 %;自有資金1064976萬元,占86.78%;銀行貸款895萬元,占0.07%;其他投入31707萬元,占2.58%。與上年相比,科技成果經費投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自有資金投入增長了61倍,95.2%的自有經費來源于企業資金投入。特別是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完成的“厚油層多層系油藏單砂體刻畫及提高水驅技術研究”項目,2014~2018年累計投入929000萬元,針對鹽池-彭陽地區油藏開發難度大的問題,開展了油藏單砂體刻畫、單砂體連通定性評價以及提高水驅油效率配套技術的系統研究與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六)完成人員
233項科技成果中,參與項目研究的科研人員共2729人次,平均每個項目近11名科研工作者。從單位屬性看,企業和獨立科研機構人員較多,其中,企業科技人員988人次,占36.2%;科研機構科技人員881人次,占32.3%;大專院??萍既藛T428人次,占15.7%;醫療機構科技人員233人次,占8.5%;其他人員199人次,占7.3%。數據表明:企業、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創新意識正在增強,已成為我區科技創新的骨干力量。
1.文化程度
從學歷構成來看,博士研究生有430名、碩士研究生966名、大學本科生1170名、大學專科生142名、大專以下文化程度12名、其他學歷9名(見圖4),其中博、碩士人員占51.2%,較2018年博、碩士人員占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高于2018年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94.1%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員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2.年齡結構
中青年是科技成果研究人員的主體,其中55歲以下占91.9%,仍高于2018年全國平均水平(91.7%),其中45歲以下1845人次,占總人數的2/3,46-55歲662人次,占總人數的比重接近1/4,與2018年相比,科技成果完成人年齡結構變化不大,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自治區科技成果完成人年齡更趨于年輕化。
3.技術職稱
2019年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中,正高級技術職稱研究人員518人次、副高級職稱研究人員788人次、中級技術職稱研究人員872人次、初級職稱者為346人次、其他科研人員205人次,分別占總人數的19.0%、28.9%、31.9%、12.7%和7.5%(見表2)。統計顯示,具備正、副高級職稱的研究人員占47.9%,比去年降低0.4個百分點,高于2018年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
表2 2019年寧夏科技成果完成人員技術職稱構成
技術職稱(人次) |
合計 |
獨立科研機構 |
大專院校 |
企業 |
醫療機構 |
其他 |
院士 |
- |
- |
- |
- |
- |
- |
正高 |
518 |
163 |
111 |
128 |
55 |
61 |
副高 |
788 |
324 |
123 |
231 |
64 |
46 |
中級 |
872 |
320 |
96 |
333 |
63 |
60 |
初級 |
346 |
64 |
29 |
174 |
49 |
30 |
其他 |
205 |
10 |
69 |
122 |
2 |
2 |
(七)知識產權情況
全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共產生582項知識產權,較上年度增長28.8%。其中577項為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占99.1%,外觀設計專利占0.9%(見表3)。
表3 2019年寧夏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產出構成
按完成主體劃分,企業形成的知識產權占81.4%,大專院校占10.8%、獨立科研機構占6.7%。92.2%的知識產權為企業和大專院校所有,較2018年占比提高了14.1%(企業占比提高了85.2%),與上年度全國趨勢(知識產權主要由企業和大專院校所有)保持一致。數據表明,2019年企業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在專利申請量上有大幅提高。
二、科技成果應用情況
(一)成果屬性
167項應用技術成果中,屬于原始性創新的成果達到121項,接近3/4;屬于國內技術二次開發成果34項,占20.4%;屬于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成果12項,占7.2%。(見圖6)
(二)所處階段
167項應用技術成果中所處階段,初期階段有24項,占比14.4%;中期階段有 31 項,占比18.6%;成熟應用階段112項,占比67%。企業完成的科技成果成熟應用比例最高,達到53.6%,獨立科研機構占23.2%,大專院校占10.7%,醫療機構及其它占12.5%。(見圖7)
(三)所屬高新技術領域
167項應用技術成果分布在9個高新技術領域:現代農業83項(占49.7 %)、先進制造30項(占 17.9%)、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15項(占9.0 %)、環境保護12項(占7.2%)、新能源與節能9項(占5.4%)、電子信息8項(占4.8%)、新材料6項(占3.6%)、地球、空間與海洋3項(占1.8%)、現代交通1項(占0.6%)。2019年高新技術領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農業和先進制造領域,占比達到2/3。
(四)行業分布
2019年我區登記的233項科技成果中,應用技術成果167項,其中農、林、牧、漁業88項、采礦業10項、制造業25項、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6項、建筑業1項、交通運輸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項、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項、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5項、教育1項、衛生和社會工作14項、公共管理業1項(見表4)。數據表明,我區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供應和衛生行業。
表4 2019年應用技術成果行業分布情況
應用行業 |
項目數(項) |
所占應用技術成果比例(%) |
農、林、牧、漁業 |
88 |
52.7 |
采礦業 |
10 |
6.0 |
制造業 |
25 |
15.0 |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16 |
9.6 |
建筑業 |
1 |
0.6 |
交通運輸及信息技術服務業 |
3 |
1.8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3 |
1.8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5 |
3.0 |
教育 |
1 |
0.6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14 |
8.3 |
公共管理業 |
1 |
0.6 |
合計 |
167 |
1 |
167項應用技術成果中,產業化應用項目75項,占全部應用技術成果的44.9%(企業完成產業化應用項目占比最高,達到70.7%,高校和科研院占25.3%);小批量或小范圍應用項目66項,占39.5%;試用項目17項,占10.2%;未應用的9項,占全部應用技術成果的5.4%。(見圖8)
167項應用技術成果中,有74項科技成果產生經濟效益,占44.3%,較上年度增長了6.7倍。自我轉化效益收入共取得2055421萬元、凈利潤656834萬元、實交稅金129173萬元、出口創匯1877萬元、節約資金196609萬元;合作轉化收入8083155萬元,其中技術入股股權折價8150萬元;產生技術轉讓予許可收入2434萬元。與上年相比,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自我轉化效益收入增長了53倍。數據表明,2019年我區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要求,在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管理辦法修訂出臺后,修訂完善《寧夏科技成果登記管理辦法》。對準予登記的科技成果類別進行進一步拓展延伸,打通與自治區有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等科技管理部門科技成果登記的通道,將各部門組織開展的研發類項目成果,納入到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范圍,實現應登盡登。
(二)進一步調整、改進科技成果登記流程,對登記系統作全方位優化升級,爭取實現成果登記申請、公示、登記、證書打印等環節全程網絡化辦理,不再需要提供紙質證明材料,“不見面審批”、“零跑腿”。
(三)打通科技成果登記與成果轉化的通道,實施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一是圍繞先進制造、生物制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發布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包,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成果供給。二是建立自治區科技成果信息系統,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詢、篩選等公益服務,便于社會各界加強科技成果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三是推廣科技成果在線登記匯交系統,暢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廣泛集聚全社會各類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