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廈門市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分析報告
科技成果登記、統計是科技成果管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成果推廣、轉化、獎勵和保密等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掌握我市科技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之一。2019年廈門市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工作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記辦法》規定,嚴格規范科技成果登記工作,及時、準確地統計科技成果,為科技成果轉化和宏觀科技決策服務。現將我市2019年成果統計結果分析如下:
1、科技成果總量與評價方式構成
2019年登記的科技成果共331項,較往年有明顯下降(見圖1),主要原因是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減少、驗收項目減少;政府簡化企業辦事事項,成果登記不作為必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原因之一。2019年登記的成果還是以驗收為主,共131項,占登記成果的39.58%;登記的鑒定成果共8項,占登記成果的2.42%,主要為其他部門的鑒定;其它評價方式登記的成果192項,占登記成果的58%(見表1)。
2、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情況
2019年登記的331項科技成果共申請928項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410件,占知識產權數的44.18%。已授權專利598件,其中由企業獲得的授權專利464項,占比77.59%,充分表明我市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制定標準數6項,其中: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1項、企業標準2項。
3、科技成果的類別
2019年登記的科技成果類別分布與往年基本一致,應用技術類成果仍然高居登記成果的榜首,共297項,占登記成果總數331項的89.73%;基礎理論成果數33項,占總數的9.97%;軟科學成果數1項,占總數的0.03%(見圖2)。基礎理論和軟科學成果的數量仍然占較低比例,這也是由于登記成果主要承擔單位是應用性科技企業的原因。
4、科技成果的課題來源
2019年我市登記的科技成果以地方計劃和自選課題為主,地方計劃項目數有所減少,分別是國家計劃24項、部門計劃3項、地方計劃89項、自選課題成果165項、其他50項。
5、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員
2019年登記的科技成果涉及的完成人員共354人次,
成果完成人在文化程度、年齡結構、職稱構成等方面都趨于合理。
從單位屬性看,企業科技人員是科技研究的主體,共199人次,占成果完成人員總數的56.21%;大專院校的研究人員為17人次,占4.8%;醫療機構成果完成人員為48人次,占比13.56%,獨立科研單位成果完成人員47人次,占比 13.28%;其他單位完成人員為43人次,占12.15%。
從學歷學位看,科技成果完成人中本科以上學歷仍占主位,其中博士研究生為58人次,占16.38%;碩士研究生為92人次,占25.99%;本科為162人次,占45.76%,大專為27人次,占7.63%,中專為15人次,占4.24%。
從年齡結構看,中青年是科技成果研究人員的主力軍,4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占登記成果完成人員總數的80.79%。主要年齡分布為:35歲以下(含35歲)為143人次,占40.4%,36-45歲為143人次,占40.4%;46-55歲為49人次,占13.84%;56-65歲為19人次,占5.37%;65歲以上為0人次。從中可看出,我市參與科技研發的人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中青年的科研力量越來越突出。
6、科技成果的完成單位
在331項科技成果中,企業完成202項,占比61.03%;大專院校完成38項,占比11.48%;醫療機構完成44項,占比13.29%;獨立科研機構完成30項,占比9.06%;其他完成17項,占比5.14%(見圖3)。數據表明企業仍然是主要的成果完成單位,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業作為我市技術創新主體,其自主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
7、科技成果所屬高新技術領域分布
2019年登記的科技成果屬高新技術領域的有218項,其中電子信息56項,先進制造40項,現代交通13項,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54項,新材料20項,新能源與節能5項,環境保護15項,地球、空間與海洋2項,核應用技術1項,現代農業12項(見圖4)。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占了其中的80.28%,體現了我市支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勢。
8、科技成果應用情況
2019年登記成果應用技術成果仍保持著較高的比例,在331項成果中,應用技術成果297項,占登記成果的89.73%,其中已應用的成果274項,未應用的成果23項,成果未應用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及技術問題。
在33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有157項成果已產生較好的效益,其中自我轉化效益總收入261億元,凈利潤17億元,實交稅金5.7億元,出口創匯5.6億元,節約資金1億元。在未來幾年,這些成果有望成為我市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我市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