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成果簡介
2014年7月到2017年6月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承擔了湖南國土資源廳科技計劃項目《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2014-06),該項目以我省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與產品安全利用為出發點,主要開展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調查、桑樹耐鎘品種篩選、桑樹吸鎘規律研究、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能力評價、不同桑樹品種及栽植密度對吸鎘能力的影響研究、重金屬污染區桑葉安全性應用評價等方面的研究,由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委托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湘潭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湖南富農蠶桑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本項目研究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技術的優缺點,并在總結省蠶桑科學研究所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合實際且獨具特色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關鍵技術有:(1)通過盆栽試驗,分析不同桑品種對鎘的耐受閾值,確定適宜桑樹栽植的重金屬污染程度。(2)通過人為添加不同濃度鎘的脅迫試驗,研究鎘在桑樹中的分布規律;鎘在桑樹根、枝、葉中的亞細胞分布及存在形態;葉綠素及各種應激酶的變化,探索性研究桑樹耐鎘機理。(3)通過大田試驗,分析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栽植品種對桑樹吸鎘能力的影響;開展多年定點監測,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能力并進行評價,確定最佳栽植品種和栽植密度。(4)用污染區的桑葉開展飼喂家蠶及飼養生豬試驗,對污染區的桑葉進行安全性應用評價。(5)集成構建行之有效的桑樹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栽培-農藝措施綜合配套技術體系與模式,并在替代種植區進行示范推廣。
通過這些關鍵技術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幾項主要技術成果:(1)探明了桑樹對重金屬污染農田的生態修復效果(即在鎘污染3.0mg/kg的耕地中栽植桑樹,3年后土壤總鎘每年下降7.85%、土壤PH值提升3.27%;適宜桑樹栽植的鎘污染上限值為39.25mg/kg、鉛污染上限值為601.69mg/kg)及重金屬鎘在桑樹各部位(包括根、莖、枝、葉)的分布規律(栽植三年的成林桑,桑樹吸收的鎘72.38%集中在根部,只有10.67%在葉部,其余在莖、枝部;且隨著種植年限增加,根部吸收的鎘呈上升趨勢,葉部吸收的鎘呈下降趨勢)。(2)篩選出了對重金屬富集能力較強且桑葉低積累重金屬的桑樹品種1個(粵桑11號)及耐鎘蠶品種1個(洞·庭×碧·波);并通過安全性評價試驗,證實土壤總鎘在3.0mg/kg以下栽植桑樹用于飼養家蠶和飼喂生豬都是安全的。(3)通過盆栽及田間試驗等,集成“重金屬污染耕地桑樹栽培技術規程”1套,并于2016年在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立項,為我省未來全面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指導和規范雛形。(4)在重金屬污染區建立了示范基地80hm2,并在我省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開展了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替代種植桑樹近3400hm2。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可操作性、實用性強,達到了預期目標。
本項目研究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技術的優缺點,并在總結省蠶桑科學研究所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合實際且獨具特色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關鍵技術有:(1)通過盆栽試驗,分析不同桑品種對鎘的耐受閾值,確定適宜桑樹栽植的重金屬污染程度。(2)通過人為添加不同濃度鎘的脅迫試驗,研究鎘在桑樹中的分布規律;鎘在桑樹根、枝、葉中的亞細胞分布及存在形態;葉綠素及各種應激酶的變化,探索性研究桑樹耐鎘機理。(3)通過大田試驗,分析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栽植品種對桑樹吸鎘能力的影響;開展多年定點監測,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能力并進行評價,確定最佳栽植品種和栽植密度。(4)用污染區的桑葉開展飼喂家蠶及飼養生豬試驗,對污染區的桑葉進行安全性應用評價。(5)集成構建行之有效的桑樹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栽培-農藝措施綜合配套技術體系與模式,并在替代種植區進行示范推廣。
通過這些關鍵技術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幾項主要技術成果:(1)探明了桑樹對重金屬污染農田的生態修復效果(即在鎘污染3.0mg/kg的耕地中栽植桑樹,3年后土壤總鎘每年下降7.85%、土壤PH值提升3.27%;適宜桑樹栽植的鎘污染上限值為39.25mg/kg、鉛污染上限值為601.69mg/kg)及重金屬鎘在桑樹各部位(包括根、莖、枝、葉)的分布規律(栽植三年的成林桑,桑樹吸收的鎘72.38%集中在根部,只有10.67%在葉部,其余在莖、枝部;且隨著種植年限增加,根部吸收的鎘呈上升趨勢,葉部吸收的鎘呈下降趨勢)。(2)篩選出了對重金屬富集能力較強且桑葉低積累重金屬的桑樹品種1個(粵桑11號)及耐鎘蠶品種1個(洞·庭×碧·波);并通過安全性評價試驗,證實土壤總鎘在3.0mg/kg以下栽植桑樹用于飼養家蠶和飼喂生豬都是安全的。(3)通過盆栽及田間試驗等,集成“重金屬污染耕地桑樹栽培技術規程”1套,并于2016年在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立項,為我省未來全面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指導和規范雛形。(4)在重金屬污染區建立了示范基地80hm2,并在我省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開展了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替代種植桑樹近3400hm2。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可操作性、實用性強,達到了預期目標。
技術狀況
創新性
獨占性
盈利性
持續性
先進性
成熟度
1.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一種利用桑樹修復污染土壤的方法(ZL201410180139.9)
2.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一般采用藤本和草本植物,生物量小、生長慢、修復速率較慢;本課題采用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樹進行修復,生物量大、生長快。據本課題初步研究表明,桑樹較其他適用修復性植物,對重金屬污染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更強的吸附能力、更快的修復時間,修復材料具有創新性。
3.利用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期間,農民可以通過栽桑養蠶及開發桑枝綜合利用獲得可觀收入,可以復材料具有創新性,構建具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模式。
4.通過本項目的實施,篩選了對重金屬有較強富集能力的高產桑樹品種,并構建了桑樹綜合配套技術體系及重金屬污染區桑樹種養模式技術操作規程。
2.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一般采用藤本和草本植物,生物量小、生長慢、修復速率較慢;本課題采用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樹進行修復,生物量大、生長快。據本課題初步研究表明,桑樹較其他適用修復性植物,對重金屬污染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更強的吸附能力、更快的修復時間,修復材料具有創新性。
3.利用桑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期間,農民可以通過栽桑養蠶及開發桑枝綜合利用獲得可觀收入,可以復材料具有創新性,構建具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模式。
4.通過本項目的實施,篩選了對重金屬有較強富集能力的高產桑樹品種,并構建了桑樹綜合配套技術體系及重金屬污染區桑樹種養模式技術操作規程。
市場狀況
市場分析
商業模式
營銷狀況
轉化需求狀況
擬采取的轉化方式:
技術轉讓
資金需求額:
100萬元
應用推廣已投入情況:
500萬元
融資用途:
產品研發
管理團隊狀況
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管理結構
財務狀況
評價機構
評價意見
評價機構:
評價方式:
評價日期:
推薦單位
- 單位名稱:
- 自然資源部
完成單位
- 單位名稱:
- 湖南省蠶桑科學所
- 單位性質:
- 科研院所
聯系方式
- 聯系電話:
- 010 - 64444088
- 電子郵件:
- cgdj@tech110.cn
所屬領域
- 所屬新興產業領域:
- 節能環保
- 所屬高新技術領域:
- 環境保護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