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201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
統計分析報告
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工作是科技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勵等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體現自治區科技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之一。2018年,面對政府職能優化、機構調整和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等新形勢下的諸多機遇和挑戰,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獎勵服務中心著力推進科技成果登記統計管理制度創新,加強科技成果登記條件建設,加大科技成果登記業務知識的宣傳和培訓,通過全區各盟、市、區直各單位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本年度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工作任務,科技成果登記數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現將201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一、科技成果總體概況
(一)成果總量
201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登記成果712項,其中:鑒定項目184項,驗收項目281項,評審項目8項,行業準入項目13項,評估項目7項,機構評價99項,結題項目120項。統計顯示,2018年自治區科學技術登記成果中,鑒定登記成果和驗收登記成果數共占成果總數的65.3%,通過鑒定與驗收的科技成果一直是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的主要來源,但近年來,國家取消了科技成果鑒定,今年鑒定成果登記的數量較上年有所減少,驗收、機構評價和結題的成果數量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8年全區登記成果較上年增加179項,較上年增長33.6%,創歷史新高,其中鑒定項目減少7項,驗收項目增加85項,評審項目增加3項,行業準入增加10項,評估項目增加3項,機構評價增加47項,結題項目增加38項。(見圖表1)
圖表1 2016年—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數量對比
2018年全區登記的技術成果仍以應用技術類成果為主,達到了540項,基礎理論成果為160項,軟科學成果12項(見圖表2)。
圖表2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構成
在登記的712項科技成果中,由獨立科研機構完成的科技成果61項,占成果總數的8.6%;大專院校完成的科技成果145項,占成果總數的20.4%;企業完成的科技成果273項,占成果總數的38.3%(其中:轉制型企業完成的科技成果92項,占企業完成成果總數的33%);醫療機構完成的科技成果188項,占成果總數的26.4%;其他性質單位完成的科技成果45項,占成果總數的6.3%。(見圖表3)
圖表3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完成單位構成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中涉及知識產權數1173項,其中,發明專利588項,占知識產權數50.1%;實用新型專利349項,占知識產權數29.8%;外觀設計專利9項,占知識產權數0.7%;軟件著作權82項,占知識產權數7%;其他145項,占知識產權數12.4%(見圖表4)。在1173項知識產權中,企業占有735項,占比達到62.6%,同時在580項已授權專利中,企業已授權專利394項,占已授權專利的67.9%。這充分說明,企業最貼近市場,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企業的科研圍繞需求創新,科技成果得到加速轉化,所以企業已經成為自治區科技創新的主體。
圖表4 2017年—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登記成果中知識產權數對比
(二)成果來源
企業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一方面離不開各級財政對各類計劃項目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企業自主投入對自選課題的研究,用于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的力度也在不斷增強。
在登記的712項科技成果中,國家計劃成果121項(其中,科技重大專項3項,自然科學基金77項,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1項,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項,科技支撐計劃10項,星火計劃5項,火炬計劃1項,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1項,國際科技合作專項3項,國家重點實驗室1項,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1項,國家野外科學研究觀測臺站1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2項,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研究專項2項,其他3項),占登記總量的17%;部門計劃34項,占登記總量的4.8%;地方計劃123項,占登記總量的17.3%;部門基金50項,占登記總量的7%;地方基金86項,占登記總量的12.1%;民間基金1項,占登記總量的0.1%;橫向委托19項,占登記總量的2.7%;自選項目211項,占登記總量的29.6%;其他67項,占登記總量的9.4%。統計顯示,國家計劃項目、地方計劃項目和地方基金項目及自選項目已經成為項目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占全部計劃的76%,而且,自選項目的比重在不斷提高。(見圖表5)
圖表5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登記成果來源分布
統計數據說明,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核心技術競爭力起決定作用。因此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產生了強烈的科技需求,所以,企業的自選項目增速較快。
(三)成果完成人員
2018年度登記的科技成果涉及到的完成人員共6528人次。以單位屬性看,企業和醫療機構的科技人員最多。其中,企業科技人員2652
人次,占40.6%;醫療機構科技人員1484人次,占22.7%;大專院校1111人次,占17%;科研機構科技人員697人次,占10.7%;其他584人次,占8.9%(見圖表6)。說明企業、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技人員科技創新意愿較強,已經成為我區科技創新的骨干力量。
圖表6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單位屬性構成
1、文化程度
成果完成人情況中,按文化程度區分:博士研究生1191名,占完成人總人數的18.2%;碩士研究生2292名,占完成人總人數的35.1%;大學本科生2688名,占完成人總人數的41.2%;大學專科生300名,占完成人總人數的4.6%;中專生33名,占完成人總人數的0.5%;其他學歷24名,占完成人總人數的0.4%(見圖表7)。統計數據顯示,我區的科技工作者隊伍以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為主。
圖表7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完成人文化程度構成
2、年齡結構
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競爭是最具有全局影響力的競爭,人才優勢是最大的優勢。據統計,2018年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中,35歲以下科研人員2018人,占登記人員30.9%;36-45歲科研人員2087人次,占登記人員32%;46-55歲科研人員1756人次,占登記人員26.9%;56-65歲科研人員609人次,占登記人員9.3%;65歲以上科研人員58人次,占登記人員0.9%。統計數據顯示,中青年科技人員是科技項目研究的主體,科研人員向年輕化方向發展,55歲以下的完成人員有5861人次,占登記人員總數的89.8%(見圖表8)。
圖表8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完成人年齡結構
3、技術職稱
統計顯示,2018年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中,院士39人次,占總人數的0.6%;正高級技術職稱研究人員1410人次,占總人數的21.6%;副高級技術職稱的研究人員為1886人次,占總職稱人數的28.9%;中級技術職稱的研究人員為1833人次,占總職稱人數的28.1%;初級技術職稱的研究人員789人次,占總職稱人數的12.1%;其他技術職稱的研究人員571人次,占總職稱人數的8.7%。具備高中級職稱以上的研究人員繼續保持較高的比例。(見圖表9)
高級職稱人才作為科技工作者的一支有生力量,理論功底扎實,創新思維層次較強,善于改革創新,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高級職稱的科技人才已經成為了科技創新隊伍的中流砥柱。
圖表9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完成人職稱構成
(四)經費投入情況
201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登記的成果,經費累計投入2324917萬元,其中,國家投入989254萬元,占投入總額的42.6%;部門投入193559萬元,占投入總額8.3%;地方投入分別為44478萬元,占投入總額的1.9%;基金投入1689萬元,占投入總額的0.1%;自有資金投入931967萬元,占投入總額的40.1%;銀行貸款6444萬元,占投入總額的0.3%;其他資金投入157526萬元,占投入總額的6.8%。數據表明,國家和自有資金投入是研究開發經費的主要部分。(見圖表10)
圖表10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投入資金構成
二、科技成果應用情況
(一)成果屬性與水平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登記的540項應用技術科技成果中仍以原始創新成果為主,達到369項,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26項,國內技術二次開發有144項,其他1項。說明自治區科技成果主要表現為對科學知識的擴展與補充、重大關鍵 技術突破、創造性的系統集成的原始性創新的成果。
根據登記成果數據分析,國際領先的成果有47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8.7%;國際先進的成果有40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7.4%;國內領先科技成果有170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33.3%;國內先進的成果有130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4.1%;國內一般及未評價的成果143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6.5%。統計顯示,國際先進、國際領先的只有87項,只占應用技術總數的16.1%。這充分說明內蒙古中低水平的科技成果比較多,國際高水平技術的科技成果比較少,所以,內蒙古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發掘。(見圖表11)
圖表11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水平分布圖
(二)成果應用狀態與所處階段
1、成果應用情況
2018年應用技術成果中已應用的成果依舊保持著較高的比例,為96.7%,未應用的成果比例為3.3%。成果未應用以管理問題為主,同時還受技術和市場問題的綜合影響。其中,管理問題占33%,市場問題占22%,技術問題占22%。這說明,管理、市場和技術問題與科技創新項目有機結合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技術改造作用的認識亟待提高,技改項目管理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項目投入比重偏低。三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仍然突出,“花錢買技術”困擾著企業本身,自身創新發展技術能力不足。
2、成果所處階段
2018年應用技術成果中所處階段,初級階段有48項,占比9%;中期階段有86項,占比16%;成熟應用階段406項,占比75%。在成熟應用階段成果中企業完成的達到213項,占本階段所有成果數的52%。表明企業的科技成果研發針對性較強,成果應用較好。(見圖表12)
圖表12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登記成果所處階段
(三)所屬高新技術領域
2018年全區成果登記應用技術類成果540項,其中,所屬高新技術領域的36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67%,較上年占比減少5個百分點。在高新技術中依次是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領域100項,占高新技術領域27%;現代農業領域62項,占高新技術領域17%;電子信息領域62項,占高新技術領域17%;新材料領域37項,占高新技術領域10%;先進制造領域36項,占高新技術領域10%;環境保護領域29項,占高新技術領域8%;新能源與節能領域25項,占高新技術領域7%;現代交通領域7項,占高新技術領域2%;地球、空間與海洋領域3項,占高新技術領域1%;核應用技術3項,占高新技術領域1%。(見圖表13)
數據表明,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醫療、農業和電子信息領域更加重視科技研發,成果較為突出。
圖表13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所屬高新技術領域分布
(四)成果應用行業
2018年全區登記應用技術類成果從行業來看,衛生和社會工作占
較高的比例,達到183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33.9%;其次是農、
林、牧、漁業項目106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9.6%;第三是制造業8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5.6%;其他依次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44項,占比8.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29項,占比5.4%;采礦業25項,占比4.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1項,占比3.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6項,占比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3項。占比2.4%;建筑業10項,占比1.9%;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4項,占比0.7%;教育行業1項,批發和零售業1項,房地產業1項,其他服務業1項,各占比0.2%。
數據表明我區醫療機構和農、林、牧、漁業項目及制造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取得的成果較多。(見圖表14)
圖表14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應用技術成果所屬行業構成
(五)經濟效益
在2018年登記的540項應用技術類成果中,自我轉化產生經濟效益的成果為111項,占20.6%,這些成果產出的經濟效益為:
1、自我轉化效益總收入2726618萬元,凈利潤396187萬元,實交稅金73761萬元,出口創匯71017萬元。應用技術類成果節約資金534159萬元,全部由企業完成。
2、應用技術類成果合作轉化收入909178萬元,其中,技術入股股價折價5130萬元。
3、應用技術類成果技術轉讓與許可收入11941萬元,其中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收入11020萬元,全部由企業完成。
統計表明,我區科技成果轉化水平仍然偏低,科技成果轉化仍是制約我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通過成果登記統計數據,多角度、多層次分析了內蒙古自治區2018年度登記科技成果的各方面情況,反映了我區企事業單位和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部分成果,也部分反映了我區承擔的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執行和應用情況。從每年我區承擔的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數看,我區所登記的科技成果數量雖然仍保持近三年較高的數量,尤其是今年創出歷史新高,但橫向相比,較經濟、科技發達省市的成果登記數量看,我區登記數仍然偏少。由于科技成果登記是申報科技獎勵的先決條件,故不報獎的的科技成果不進行登記,所以,數據僅反映了部分成果登記的情況。2018年度登記工作中還存在著個別申報單位登記要素不全、審核合格后拖延申報材料、臨近登記截止日集中登記等情況。鑒于此,我區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的管理,探索科技成果評價等多種形式的登記方式,提高績效跟蹤管理力度,另一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大對科技成果登記工作的宣傳和培訓,提高成果登記意識和水平,為科技成果數據分析及推進成果轉化提供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