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廣州市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2018年度廣州市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2018年廣州市審核通過并入庫的科技成果有1051項,為歷史新高。現從科技成果總體情況、完成單位、應用情況和完成人四方面進行分析。
一、科技成果增長平穩且理論成果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2018年,廣州市科技成果登記審核入庫1051項,同比增長1.4%(見圖1)。
圖1 登記入庫的科技成果登記近三年情況(項)
1051項科技成果中,有894項成果是來源于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的,占比85.1,增幅為0.8%;有798項、186項、67項分別為應用技術、基礎理論、軟科學類科技成果,分別占全部成果的75.9%、17.7%、6.4%,其中應用技術類成果同比減少4.6%;基礎理論成果和軟科學成果都有一定的增長,分別同比增長11.2%和4%。我市登記入庫的理論研究成果比重首次從個位數增長到雙位數,表明我市前沿性研究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表1 廣州市科技成果登記總體情況表(單位:項)
項目
年份 |
應用技術成果 |
基礎理論成果 |
軟科學成果 |
合計 |
2016年 |
678 |
64 |
10 |
752 |
2017年 |
943 |
68 |
25 |
1036 |
2018年 |
798 |
186 |
67 |
1051 |
1051項科技成果中,擁有知識產權3653項,其中受理的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占全部知識產權的88.2%(見圖2)。
圖2 2018年登記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分布圖
二、應用技術成果水平較高。
在1051項科技成果中,有798項為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占全部成果的75.9%,同比減少15%。應用技術成果中為原始性創新成果的有612項,占比為76.7%;國內技術二次開發和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成果分別有120項和66項。
表2
近三年登記的應用技術成果屬性分布表(單位:項)
類型 年份 |
原始性創新 |
國內技術 二次開發 |
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 |
合計 |
2016年 |
542 |
95 |
41 |
678 |
2017年 |
758 |
114 |
70 |
942 |
2018年 |
612 |
120 |
66 |
798 |
圖3 2018年登記的成果屬性分布圖
從成果水平來看,798項應用技術成果中有625項進行了評價,占比78.3%,同比增加25.9%。其中達到國際領先28項、國際先進87項、國內領先270項、國內先進156項,國內一般84項。處于國內領先及以上水平的成果占全部評價成果的86.6%,反映我市應用技術研究水平較高。
圖4 2018年登記的應用技術成果水平分布圖
三、企業成為科技成果的開發與擁有主體。
在1051項科技成果中,有444項成果是由企業完成的,占全部登記成果的42.2%,同比下降32.1%。同時,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醫療機構等單位的科技成果都有大幅度提升,分別同比增長12.6%、10.5%、6.9%(見圖5和表3)。
圖5 2018年登記的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分布圖
表3 近三年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構成表(單位:項)
類型 年份 |
獨立科研機構 |
大專院校 |
企業 |
醫療機構 |
其他 |
合計 |
2016年 |
96 |
71 |
501 |
57 |
27 |
752 |
2017年 |
77 |
96 |
770 |
73 |
20 |
1036 |
2018年 |
210 |
208 |
444 |
146 |
43 |
1051 |
四、應用技術成果的應用行業集中度高。
798項應用技術科技成果中,主要分布應用在農林牧漁業、制造業等16個行業,支撐著廣州市各行業的發展。制造業最多,有164項,占比為20.6%;其次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分別為138項、113項、104項,占比分別為17.3%、14.2%、13%。
表4 2017年登記的應用成果行業應用分布表(單位:項)
機構
行業分布 |
合計 |
獨立科研機構 |
大專院校 |
企業 |
醫療機構 |
其他 |
農、林、牧、漁業 |
113 |
56 |
25 |
31 |
0 |
1 |
采礦業 |
1 |
0 |
0 |
1 |
0 |
0 |
制造業 |
164 |
20 |
20 |
120 |
0 |
4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14 |
1 |
3 |
10 |
0 |
0 |
建筑業 |
91 |
0 |
6 |
82 |
0 |
3 |
批發和零售業 |
5 |
0 |
0 |
4 |
1 |
0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21 |
2 |
2 |
16 |
0 |
1 |
住宿和餐飲業 |
3 |
0 |
0 |
3 |
0 |
0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85 |
3 |
14 |
67 |
0 |
1 |
金融業 |
5 |
0 |
0 |
5 |
0 |
0 |
房地產業 |
0 |
0 |
0 |
0 |
0 |
0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0 |
0 |
0 |
0 |
0 |
0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138 |
47 |
19 |
55 |
12 |
5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30 |
9 |
1 |
18 |
0 |
2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0 |
0 |
0 |
0 |
0 |
0 |
教育 |
6 |
0 |
1 |
4 |
0 |
1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104 |
4 |
15 |
12 |
72 |
1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9 |
1 |
3 |
3 |
0 |
2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8 |
0 |
0 |
2 |
0 |
6 |
國際組織 |
0 |
0 |
0 |
0 |
0 |
0 |
五、原創性應用技術成果產業化程度高。
2018年,612項原創性應用技術成果中,有523項原創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小批量或小范圍應用,比重達到85.5%(見表5)。此外,有103項應用技術成果未應用,登記數量用情況來看,近三主要原因是技術成熟度不足及其他(見圖6)。
表5 近三年登記的應用技術成果產業化情況表(單位:項)
年份 應用類別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產業化應用項目 |
310 |
483 |
289 |
小批量或小范圍應用項目 |
231 |
327 |
234 |
試用項目 |
65 |
88 |
170 |
應用后停用項目 |
1 |
1 |
2 |
未應用項目 |
71 |
43 |
103 |
合計 |
678 |
942 |
798 |
圖6 2018年登記的應用技術成果未應用原因分布圖
六、中青年科技人員仍為創新中堅力量。
1051項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共有10847人。從文化程度與職稱來看,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研發人員是成果完成的主力軍,占全部完成人員的95%(見表6)。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有7372人,占全部人員的68%(見圖7)。從年齡結構來看,45歲以下科技工作人員8274名,占比為,76.3%,表明中青年科技人員是我市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見圖8)。
表6 近三年登記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學歷分布表(單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