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2017年,國土資源部登記科技成果382項,其中46項為保密項目,2017年登記總數比上年度增加了24.0%。本年度科技成果登記項目涉及31個部直屬單位(包括地調局下屬23個單位)、31個?。▍^、市)國土資源廳(局)及所屬單位、以及多個系統外單位(含12所高校)。
一、成果來源
2017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以部門計劃為主,共計134項,占登記總數的39.9%,比2016年增加40項。國家科技計劃61項(其中,自然科學基金12項,科技支撐計劃9項,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5項,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3項,科技重大專項2項,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項,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2項,火炬計劃1項,其他25項)占登記總數的18.2%,比2016年增加2項。地方計劃51項,占登記總數的15.2%,比2016年增加17項。基金資助科技成果(除國家基金以外的部門基金、地方基金、)18項,占登記總數的5.4%,比2016年增加2項。其他科技成果(包括國際合作、橫向委托和自選等)72項,占登記總數的21.4%,比2016年增加20項。(見圖1-1、1-2)
二、成果類別
2017年登記科技成果按照成果類別劃分可分為應用技術類、軟科學類和基礎理論類三種,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96項,占登記總數的58.3%,比2016年增加57項?;A理論成果84項,占登記總數的25.0%,比2016年增加34項。軟科學成果56項,占登記總數的16.7%,比2016年減少10項。(見圖1-3)
三、成果評價方式
2017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評價方式主要以驗收項目為主,共191項,評審項目數78項,鑒定項目數20項,其他評價方式47項。今后,科技成果評價將更多地通過市場來檢驗,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將逐步增多(見圖1-4)
四、成果評價水平
2017年登記的196項應用技術類成果中,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成果9項,占4.6%;達到國際先進的成果21項,占10.7%;達到國內領先的成果52項,占26.5%;達到國內先進的成果28項,占14.3%;達到水平一般的成果3項,占1.5%;未評價的成果83項,占42.3%。(見圖1-5)
五、成果學科領域
2017年登記的成果按照成果學科領域劃分,分為基礎前沿性研究成果31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8.1%;礦產資源調查與評價成果102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26.7%;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與可持續利用42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1.0%;礦產資源綜合利用9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2.4%;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70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8.3%;國土資源信息技術36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9.4%;礦產資源勘查技術33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8.6%;國土資源管理與決策59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5.4%。(見圖1-6)
六、成果完成單位
2017年登記科技成果按照第一完成單位統計,?。▍^、市)國土資源廳(局)及所屬單位230項,占登記總數的60.2%,比2016減少19項。部直屬單位124項,占登記總數的32.5%,比2016增加72項。2017院校28項,占登記總數的7.3%,比2016增加22項。(見表1-1)
表1-1 2017年登記科技成果第一完成單位情況
完成單位 |
成果數 |
% |
備注 |
|
?。▍^、市)國土資源廳(局) |
230 |
60.2 |
涉及31?。▍^、市)國土資源廳(局)及下屬單位 |
|
部直屬單位 |
中國地質調查局 |
81 |
21.2 |
涉及地調局及所屬23個單位 |
部其它直屬單位 |
43 |
11.3 |
包括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中國大地出版社、地質出版社、中國地質博物館、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等8個單位 |
|
院校 |
28 |
7.3 |
包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都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重慶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12所院校 |
|
合 計 |
382 |
100 |
|
今年在我部登記科技成果較多的單位分別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15項)、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15項)、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13項)、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11項)、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10項)、成都理工大學(8項)、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7項)、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7項)、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〇隊(7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7項)、貴州省地質調查院(6項)、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6項)、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6項)、上海市土地交易事務中心(5項)、山東省地質調查院(5項)、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南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5項)、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5項)。
七、成果完成人員
2017年,從科技成果完成人員的年齡結構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年齡段:35歲以下(含35歲),占比35.5%;36~45歲,占比31.7%;46~55歲,占比24.2%。 (見圖1-7)。
2017年,從學歷構成看,科技成果完成人員主要集中在:本科,占比36.0%;碩士研究生,占比34.2%;博士研究生,占比25.5%。(見圖1-8)。
2017年,從職稱構成看,主要集中在:中級,占比34.5%;副高,占比28.8%;正高,占比23.3%。(見圖1-9)。
八、成果應用情況
登記的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中,小批量或小范圍應用項目數的科技成果保持著較高的比例,為69項,占35.2%;產業化應用項目數項目為62項,占31.6%;試用項目數項目為26項,占13.3%;未應用項目數為39項,占19.9%(見圖1-10)。從總體上看,成果未應用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問題和政策因素,分別占48.7%和20.5%;其次是市場問題、資金問題和技術問題,分別占17.9%、10.3%和2.6%。
從穩定應用成果在各單位應用技術成果登記中所占比例來看,獨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企業、其他單位分別為41.7%、13.3%、55.6%、21.3%,穩定應用成果比重均比較高。其次為小批量應用項目,分別為38.3%、53.3%、25.9%、33.0%。再次為試用項目,分別為13.3%、20.0%、0.0%、16.0%。(見圖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