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統計分析 >> 部門成果統計報告
2016年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一、2016年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總體概況
2016年,國土資源部登記科技成果308項,其中53項為保密項目,2016年登記總數比上年度減少了10.7%。本年度科技成果登記項目涉及17個部直屬單位(包括地調局下屬12個單位)、27個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及所屬單位、以及部分系統外單位(含4所高校)。
(一)成果來源
2016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以部門計劃為主,共計94項,占登記總數的36.9%,比2015年減少12項。國家科技計劃59項(其中,科技支撐計劃8項,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研究專項資金7項,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6項,科技重大專項5項,自然科學基金3項,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項,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1項,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1項,其他25項)占登記總數的23.1%,比2015年增加4項。地方計劃34項,占登記總數的13.3%,比2015年減少25項。基金資助科技成果(除國家基金以外的部門基金、地方基金、民間基金)16項,占登記總數的6.3%,比2015年減少14項。其他科技成果(包括國際合作、橫向委托和自選等)52項,占登記總數的20.4%,比2015年減少11項。(見圖1-1、1-2)。
圖1-1 2016年登記科技成果來源分布
圖1-2 2012~2016年登記科技成果統計分布
(二)成果類別
2016年登記科技成果按照成果類別劃分可分為應用技術類、軟科學類和基礎理論類三種,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39項,占登記總數的54.5%,比2015年減少72項。軟科學成果66項,占登記總數的25.9%,比2015年增加3項。基礎理論成果50項,占登記總數的19.6%,比2015年增加11項。(見圖1-3)。
圖1-3 2012~2016年登記科技成果類別分布
(三)成果評價方式
2016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中,評價方式主要以驗收項目為主,共132項,評審項目數67項,鑒定項目數22項,其他評價方式34項(見圖1-4)。
圖1-4 2012~2016年科技成果評價方式分布
(四)成果評價水平
2016年登記的139項應用技術類成果中,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成果15項,占10.8%;達到國際先進的成果11項,占7.9%;達到國內領先的成果47項,占33.8%;達到國內先進的成果19項,占13.7%;達到水平一般的成果1項,占0.7%;未評價的成果46項,占33.1%。(見圖1-5)。
圖1-5 2016年科技成果評價水平
(五)成果學科領域
2016年登記的成果按照成果學科領域劃分,分為基礎前沿性研究成果23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9.0%;礦產資源調查與評價成果60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23.5%;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與可持續利用46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8%;礦產資源綜合利用10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3.9%;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31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2.2%;國土資源信息技術29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1.4%;礦產資源勘查技術23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9.0%;國土資源管理與決策34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2.9%(見圖1-6)。
圖1-6 2016年登記成果學科領域分布
(六)成果完成單位
2016年登記科技成果按照第一完成單位統計,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及所屬單位209項,占登記總數的67.9%,比2015增加57項。部直屬單位51項,占登記總數的16.6%,比2015減少61項。2016院校6項,占登記總數的1.9%,比2015減少16項。其他42項,占登記總數的13.6%,比2015減少17項。(見表1-1)。
表1-1 2016年登記科技成果第一完成單位情況
完成單位 |
成果數 |
% |
備注 |
|
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 |
209 |
67.9 |
涉及27個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及下屬單位 |
|
部直屬單位 |
中國地質調查局 |
27 |
8.8 |
涉及地調局及所屬12個單位 |
部其它直屬單位 |
24 |
7.8 |
包括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中國地質博物館等17個單位 |
|
院校 |
6 |
1.9 |
包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都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4所院校 |
|
其它 |
42 |
13.6 |
主要包括冶金、煤炭、有色、石油、測繪、計算機等行業及相關公司 |
|
合 計 |
308 |
100 |
|
今年在我部登記科技成果較多的單位分別為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12項)、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9項)、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7項)、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6項)、浙江省地質調查院(5項)、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5項)、寧夏回族自治區礦產地質調查院(5項)、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5項)、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5項)。
(七)成果完成人員
2016年,從科技成果完成人員的年齡結構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年齡段:35歲以下(含35歲),占比39.0%;46~55歲,占比27.5%;36~45歲,占比25.7%。2012~2016年,≦35歲的人員比例略有增加;36~45歲的人員呈先減少再增加態勢,2014年為最少,只占到22.9%;46~55歲的人員保持穩定,在30%左右(見圖1-7)。
圖1-7 2012~2016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員年齡結構(%)
2016年,從學歷構成看,科技成果完成人員主要集中在:本科,占比34.5%;碩士研究生,占比31.8%;博士研究生,占比29.0%。(見圖1-8)。
圖1-8 2012~2016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員學歷結構(%)
2016年,從職稱構成看,主要集中在:中級,占比29.1%;副高,占比28.9%;正高,占比25.5%。2012~2016年,正高的比重呈波動狀,2013年比重最高,達到29.7%;副高的比重整體在28%~30%之間;中級人員比重整體在28%~32%之間(見圖1-9)。
圖1-9 2012~2016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員職稱結構(%)
二、國土資源科技成果分析
(一)對科技成果登記范圍做出新的要求
近兩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登記通知中,對科技成果登記范圍做出新的要求:執行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省部級專項計劃科技類項目等完成的國土資源科技成果應當履行科技成果登記手續。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以課題為單位進行登記;省部級專項計劃科技類項目以項目為單位進行登記。其它非財政投入產生的國土資源科技成果,可以項目為單位參照進行成果登記。部系統各單位按照《通知》要求,以項目或課題為單位進行成果登記,減少了課題或項目重復填報的情況,提高了成果登記質量和效率。
(二)成果穩定應用率高
登記的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中,產業化應用項目數的科技成果保持著較高的比例,為51項,占36.7%;小批量或小范圍應用項目數項目為45項,占32.4%;試用項目數項目為14項,占10.1%;未應用項目數為28項,占20.1%(見圖2-1)。從總體上看,成果未應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和管理問題,分別占32.1%和25.0%;其次是資金問題、市場問題和技術問題,分別占17.9%、14.3%和10.7%。
圖2-1 2016年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應用情況分布
從穩定應用成果在各單位應用技術成果登記中所占比例來看,獨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企業、其他單位分別為39.0%、40.0%、59.1%、28.2%,穩定應用成果比重均比較高。其次為小批量應用項目,分別為34.1%、40.0%、18.2%、35.2%。再次為試用項目,分別為14.6%、0.0%、13.6%、7.0%。(見圖2-2)。
圖2-2 2016年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各類成果完成單位應用情況分布
(三)獲得經濟效益的成果數量少
雖然投入應用的科技成果比重高,但獲得經濟效益的成果數量少,在2016年度登記的139項應用技術類成果中,獲得經濟效益的成果僅20項,占總量的14.3%。其中,獨立科研機構4項,大專院校1項,企業11項,其他單位4項。從成果獲利形式上看,以自我轉化收益為主,總收入為17.1億元,其次是合作轉化收入,共4.6億元,技術轉讓與許可收入最少,僅為5萬元。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
2016年12月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