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鑒定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自選課題 |
起止時間: | 2004.10 至2014.10 | 研究形式: | 獨立研究 | 所處階段: | 初期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本研究通過采用不同的接種方法、接種濃度和接種苗齡,對甘藍黑腐病(Cabbage black rot)苗期抗病性表現進行比較,篩選出一套適用于甘藍苗期的鑒定方法。用此方法,以生產中的主干甘藍品種為對照,對5個新育成的甘藍新組合進行苗期“甘藍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種處理,調查其病情指數,并進行抗病性鑒定和分級。然后在8份(3個對照品種和5個新組合)甘藍材料中選取“高抗”、“抗病”、“耐病”和“感病”4種不同抗病性級別的材料各1份,進行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種處理和未接種(噴蒸餾水)處理,并測定幼苗的SOD酶、POD酶、EC值和可溶性糖等4種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分析這些變化與其抗病性的關系,結果表明:甘藍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鑒定采用1×108 cfu/mL,在4~6片真葉期進行噴霧法接種,能較好地反映甘藍幼苗對黑腐病的抗病性差異;甘藍幼苗受病原菌感染后,各材料植株體內SOD酶和POD酶的酶值變化均隨時間的延長呈上升趨勢,說明受病原菌感染后,植株體內酶活性含量的變化程度可反映其抗病性強弱,而且“抗病”品種比“感病”品種保持了較高的酶活性;受病原菌感染的甘藍材料,4個材料被病原菌侵入后,植株體內的電導率(C)均增大,植株體內電導率變化程度可反映其抗病性強弱,而且“抗病”品種比“感病”品種變化大; 4個株體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而且“抗病”品種比“感病”品種變化大;通過本項目進而為生產中甘藍黑腐病的苗期鑒定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為甘藍抗病品種的選育和無公害生產提供一定的保障。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其他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安陽工學院 | ||||
單位地址: | 河南省安陽市黃河大道 | ||||
單位電話: | 0372-2909869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姚玉欽 | 聯系人電話: | 0372-2909900 | 聯系人Email: | sunjiuguang@126.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