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用菌高效生產和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地方計劃 |
起止時間: | 2012.11 至2015.03 | 研究形式: | 與企業合作 | 所處階段: | 初期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我國利用真菌類加工的保健食品已進入商品化生產或尚在中試階段的產品有500種之多,市場潛力巨大,前景誘人。食用菌深加工的開展將改善食用菌作為農產品利潤率低、公司產品輻射面積小的現狀,推進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以菇精產品為例因其創新點主要表現在
①食用菌菇精調味料可取代雞精、味精,將天然、營養、健康融入到人們日常烹飪中去;
②以不添加味精的菇精調味料技術為核心,推動其他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如方便食品、休閑食品等技術集成和產業發展。通過咨詢各開發人員和各項目經理,以及了解開發項目未來所需知識技能,各個開發人員普遍提出需要自身知識技能的提高,并提出相應所需培訓,通過對研發人員定期進行內部培訓和不定時組織參加各機構開展的相關培訓活動,提高研發人員的專業知識,開拓研發人員的視野。
本項目的實施直接帶動了上海市奉賢區現代農業園區周邊的鄉鎮,帶動勞動力就業300人,輻射上海市奉賢周邊區縣以及江浙地區農民700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為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問題做出了貢獻。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扶持奉賢區食用菌種植業,解決食用菌次等菇及廢棄物的去向難題,從而可以大大推進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貢獻。因此,該項目產品的實施完成,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項目開發的菇精調味料采用純天然原料食用菌各邊角料為生產材料,再加以各類美味菌類制成菇精,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可以廣泛應用于烹飪各種食品中。產品不僅美味、營養價值高,還可以推進當地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崗位,實現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貢獻。此外,項目產品還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癌癥、肝臟病變、糖尿病、高血壓、肥固醇過高及腹壁脂肪過厚等疾病的發生,因此擁有較高的保健作用。項目產品采用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以次等菇和食用菌邊角料為主要原料、配以鹽、糖、淀粉、水解植物蛋白、酵母提取物、干貝素等輔料,不添加味精,制成可以取代味精的菇精調味料,,在烹飪時使用能使菜肴即味道鮮美,又營養健康且不含谷氨酸鈉。項目實施至今共生產菇精調味料1612噸,實現銷售收入3654萬元,凈利潤813多萬元,上交稅收418萬元。本項目的實施直接帶動了上海市奉賢區現代農業園區周邊的鄉鎮,帶動勞動力就業300人,輻射上海市奉賢周邊區縣以及江浙地區農民700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為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問題做出了貢獻。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扶持奉賢區食用菌種植業,解決食用菌次等菇及廢棄物的去向難題,從而可以大大推進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貢獻。因此,該項目產品的實施完成,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食用菌栽培是以農林業的廢棄料為主要原料,來源廣泛且可年年再生,而 本項目產品又可綜合利用食用菌各邊角料,因此項目的實施不但可以有效地遏制環境污染,還能使農業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將有利于生態的協調發展,對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本項目的實施將對食用菌工廠化企業起到積極示范作用。通過技術的創新,實現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穩定,解決行業發展的瓶頸,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含量與品牌形象,滿足人們對安全、優質、綠色食品的需求。項目的實施可以變廢為寶,節約資源。利用作物秸稈進行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一方面將減輕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壓力,20噸規模年將消耗作物秸稈及玉米芯5600噸,可解決近2萬畝的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桔桿問題,帶動農場員工發展循環農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污染,保護環境。項目中,對金針菇生產的高效性和穩定性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總結,解決了金針菇工廠化生產面臨的成本高、污染率高、生物學效率低以及產品品質不穩定等問題,提高了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技術水平,實現金針菇新品種工廠化日產20噸的中試示范和市場推廣目標。項目研究成果應用能顯著提高單產和生物學效率,縮短整個生產周期,A級菇比例達到80%以上,產品品質較好,市場美譽度高,達到金針菇工廠化高效、穩定生產目標,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食用菌工廠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專利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 ||||
單位地址: | 上海市閔行區北翟路2901號 | ||||
單位電話: | 021-62208660;52630016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李峰 | 聯系人電話: | 18918162499 | 聯系人Email: | lifeng_2007@126.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