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勝牛優良肉質性狀遺傳特征研究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地方計劃 |
起止時間: | 2012.01 至2014.12 | 研究形式: | 與研究院所合作 | 所處階段: | 初期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1.課題來源與背景
“早勝牛優良肉質性狀遺傳特征研究”項目,由甘肅省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項目(GNSW-2011-27)立項資助。合同起止年限為2012-1至2014-12。項目實施期間投入科研經費20萬元,其中甘肅省農牧廳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專項經費15萬元,單位自籌5萬元。
2.技術原理與性能指標
“早勝牛優良肉質性狀遺傳特征研究”項目采用動物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和數量遺傳學技術,分別以早勝牛線粒體DNA(mtDNA)和肉質性狀相關基因為研究對象,研究表明分布在慶陽的早勝牛及其雜交群體遺傳多樣性高于平涼和固原等周邊地區的群體,其對早勝牛總體多樣性具有正效應;揭示早勝牛與國內其他牛品種一樣,存在普通牛和瘤牛兩個母系起源,但其群體的形成受秦川牛的影響最大。闡明隴東地方牛m-calpain、CAST、H-FABP、RETN、LEP和DGAT-1基因存在的8個SNPs中,除LEP 1180位點外均處于Hardy-Weinberg平衡狀態;試驗群體在LEP 1180位點和RETN 2374、2528、2559位點處于低度多態,FASN 16024、16039位點和DGAT-1 6829、6830位點屬于中度多態。以早勝牛為主的隴東肉牛類群品質育肥后的胴體品質及肉質性狀優于普通育肥結果,表明隴東牛更適合生產高檔牛肉,且其n-6/n-3PUFA比值(4.86)顯著低于荷斯坦公牛(7.01)和西雜牛(8.57),且接近n-6/n-3PUFA的推薦值范圍1-4。揭示m-calpain、CAST、H-FABP、RETN、LEP和DGAT-1基因的SNP及基因型與剪切力、蒸煮損失、胴體背膘厚、眼肌面積、大理石花紋等的相關性,說明早勝牛具有生產優質牛肉的遺傳基礎。
3.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早勝牛優良肉質性狀遺傳特征研究”項目,基于mtDNA的研究闡明早勝牛與國內其他牛品種一樣,存在普通牛和瘤牛兩個母系起源;早勝牛慶陽群體及其雜交群體對早勝牛總體遺傳多樣性具有正效應;揭示早勝牛具有生產優質牛肉的遺傳潛力。
4.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早勝牛優良肉質性狀遺傳特征研究”項目,利用線粒體DNA(mtDNA)評價早勝牛遺傳多樣性和系統發育方法、基于肉質性狀相關基因進行重要指標的標記位點篩選技術和全過程階段式品質育肥技術,從實驗室分析到現場測定,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技術規程和應用平臺,不存在任何安全隱患,可以在甘肅肉牛個品種(類群)中廣泛推廣使用。
5.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早勝牛優良肉質性狀遺傳特征研究”項目,以早勝牛核心群的組建為基礎上,在早勝牛主產區最先推廣了基于肉用性能的體型外貌特征和遺傳特征相結合的良種肉牛選擇方法。通過品質育肥和秸稈飼料化技術的示范推廣,開展了玉米秸稈飼料化,確保了良種肉牛粗飼料的足量供應,同時降低了青貯發酵期營養物質損失,提高了玉米秸稈全貯和黃貯的消化率及總可消化養分;在隴東肉牛生產中采用了肉牛全過程、階段式、品質育肥精準管理技術體系,顯著提高了肉牛育肥期的日增重、出欄屠宰率及優質肉分割率,同時顯著改善了牛肉的營養品質。截至目前,項目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到包括寧縣、西峰、慶城、環縣等早勝牛主產區和肉牛養殖企業。累計生產優質玉米秸稈青貯52.50萬噸,品質育肥隴東肉牛11萬頭,形成了隴東肉牛優質高效的生態型生產體系。早勝牛規模化飼養程度不高,當地缺乏肉牛屠宰、加工機銷售網絡,是項目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
6.歷年獲獎情況
無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其他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甘肅農業大學 | ||||
單位地址: |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迎門村1號 | ||||
單位電話: | 0931-7631151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馬占軍 | 聯系人電話: | 13919839185 | 聯系人Email: | mazhanjun@gsau.edu.cn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