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種間雜交生產及配套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國家科技計劃 |
起止時間: | 1998.01 至2014.12 | 研究形式: | 與院校合作 | 所處階段: | 成熟應用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一、課題來源與背景
牦牛與普通牛種間雜交能獲得顯著雜種優勢,但存在大型普通牛凍精配種牦牛難產率高、繁殖成活率低,傳統三元雜交種用公牛培育不規范,犏牛養殖設施設備落后,相應的配套技術不完善等問題,開展“娟姍(凍精)×牦牛→娟犏”和“西黃×牦牛→西黃犏”雜交組合試驗研究、設施設備研發及配套技術集成示范。
二、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1.技術原理
雜交改良。
2.性能指標
① “西黃×牦牛”雜交生產西黃犏牛,繁殖成活率達43.85%,犏母牛183天擠奶量比牦牛提高1.83倍;
② “娟姍牛凍精×牦牛”雜交生產娟犏牛,繁殖成活率34.8%,有效解決了雜交難產問題,犏母牛180 d擠奶量比牦牛提高2.34倍;
③犏公牛冬春移地農區育肥日增重達545.54 g;
④研究集成配套技術5項,制定地方標準2項,研發犏牛擠奶機等設施設備5項,獲授權專利5項;
⑤建立了雜交種用公牛培育基地,進行規范化制種,年供種能力200頭。
三、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1.首次研究提出 “西黃×牦牛”、“娟姍凍精×牦牛”雜交組合,其后代生長發育、產奶性能大幅提高,有效解決了大型牛凍精配種牦牛難產率高、繁活率低,雜交種用公牛培育不規范等問題。
2.首次研發了犏牛擠奶機,解決了擠奶衛生、提高擠奶效率;研發了多功能巷道圈、牛只保定裝置、人工輔助配種架,降低了人畜傷害風險及牛只應激,提高生產效率。獲授權專利4項。
3.探索出雜交后代“牧區繁殖、農區育肥”生產模式,經濟效益顯著。
4.研究集成雜交種用公牛培育等5項配套技術,技術先進適用。
四、技術的成熟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技術成熟,“西黃×牦牛”雜交生產適于海拔2800-3700米牧區,“娟姍×牦牛”適用于整個青藏高原牧區。
五、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在紅原、阿壩、若爾蓋等縣推廣規模5萬余頭,已獲經濟效益1.1億元,還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0.65億元。
存在問題:設施設備一次性投入較大,需加大扶持力度;犏牛需要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需要加強飼草供給保障體系。
六、歷年獲獎情況
無。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專利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 | ||
單位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郫縣犀浦鎮成灌東路 | ||
單位電話: | 028-87843361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李達旭 | 聯系人電話: | 028-87843361 | 聯系人Email: | ldx136@163.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