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東風螺規模化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工藝 | 課題來源: | 部門計劃 |
起止時間: | 2011.01 至2015.02 | 研究形式: | 與院校合作 | 所處階段: | 成熟應用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1,泥東風螺主要分布于我國福建、海南、廣東、廣西等地,是我國南方沿海重要的淺海底棲貝類。泥東風螺生長快、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它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和食用價值,而且在淺海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自本世紀初以來,隨著福建沿海地區經濟建設發展,沿岸海域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由于長期采用傳統的資源消耗型以及生態環境損傷型的漁業生產方式,導致泥東風螺野生資源嚴重衰退,直接影響到沿海漁民的生產、生活和淺海生態系統功能的發揮。因此開展泥東風螺規模化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技術研究與應用對創建生態健康、環境友好、資源養護的現代海洋漁業生產模式,促進泥東風螺資源恢復、保護和開發利用,實現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研究先后獲得三項資助: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福建綜合實驗站、科技部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運行項目:福建幾種常見水生生物資源標準化整理與保存、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任務:泥東風螺資源恢復技術集成與示范。
2
(1)2012-2014年課題組共培育出泥東風螺種苗1733.85萬粒,稚螺成活率平均為30.14 %;成果應用企業累計推廣培育泥東風螺種苗4億多粒。
(2)2012-2014年在示范區共放流平均殼高8mm以上泥東風螺種苗713.44萬粒,2014年示范區泥東風螺資源生物量已達27.640g/m2,較未放流前的1.254g/m2增加了21.04倍。
3,
(1) 創新性地研發了一整套泥東風螺無沙人工育苗技術與工藝,并建立了完整的技術體系,提高了種苗成活率,實現了泥東風螺種苗的規模化生產,為泥東風螺養殖產業發展和增殖放流奠定了重要的種苗保障基礎;
(2) 首次采用延繩式掛籠定點調查和誘捕試驗的方法對泥東風螺增殖放流效果進行了評估,發明了泥東風螺海區存活率估算方法及泥東風螺金屬標志方法;
(3)首次獲得泥東風螺全線粒體基因序列,構建了泥東風螺轉錄組基因庫,分析了我國沿海泥東風螺野生和養殖群體的遺傳結構,開發了泥東風螺EST-SSR分子標記方法,研究結果對于泥東風螺種質資源保護、增殖放流等具有重要意義;
(4)開展泥東風螺生物學和生態學研究,為泥東風螺規模化人工育苗和增殖放流奠定了理論和應用基礎。
4,本項目技術已達成熟階段,適用于水產增養殖的應用。
5,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課題組采取邊研究,邊推廣的方法,使該成果迅速在生產上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2-2014年項目組共培育泥東風螺種苗1733.85 萬粒,在示范區放流平均殼高8 mm以上的種苗713.439 萬粒。同時本項目研發的泥東風螺無沙人工育苗技術已在我國南方沿海推廣應用,實現了泥東風螺種苗規模化生產,三年來成果應用企業采用本技術開展泥東風螺育苗生產,累計培育泥東風螺種苗4億多粒,實現產值8000多萬元,利潤4000多萬元。本項目建立的泥東風螺增殖放流示范區也取得較好的放流效果, 2014年6月定點調查放流示范區泥東風螺資源生物量已達27.640 g/㎡,較2012年未放流前1.254 g/㎡增加了21.04倍,取得顯著增殖放流效果和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專利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 | ||
單位地址: |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海山路7號 | ||
單位電話: | 0592-6013066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葉孫忠 | 聯系人電話: | 13606932946 | 聯系人Email: | yszl@sina.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