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殼山核桃良種快繁及豐產栽培關鍵技術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國家科技計劃 |
起止時間: | 2011.01 至2013.12 | 研究形式: | 與國(境)外合作 | 所處階段: | 成熟應用階段 |
成果屬性: | 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 |
成果簡介
薄殼山核桃是世界性重要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營養價值高、栽培效益好,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中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因良種缺乏、繁育困難、結實遲、產量低等問題制約了其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科技廳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浙江省林業廳推廣等項目的資助下,在良種選育、無性快繁、高效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選育出優質高效良種,填補了栽培品種空白。收集優異種質185份;其中包括引進了國外品種39個,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分析了遺傳多樣性;收集了國內優良單株146個,并對部分優良單株相關性狀及其品質進行了測定分析;選育出適合江浙發展的優良品種4個,分別是Pawnee、Western、Shaoshaoni、Terjas。
形成了快繁技術體系,實現了良種規模化生產。研發出薄殼山核桃原來硬枝扦插、穗條促萌、容器育苗等技術,形成了無性快繁技術體系。薄殼山核桃硬枝扦插利用速蘸處理,生長調節劑的組合為IBA600 mg/kg、NAA900 mg/kg時插穗生根率最高為80%以上。首次利用不同的砧木處理方式對嫁接成活進行了研究,發現砧木移栽,利用切接的成活率最高(86.8 %),可以從3月至9月均可嫁接,成活率最高的為4月初至中旬最好。嫁接時間由原來的3個月延長到6個月,出圃率提高到75%以上,工效提高20%以上;獲得薄殼山核桃不定芽與體胚誘導的最佳培養基。實現了良種規模化繁殖。
形成了高效培育技術體系,實現了早實豐產。揭示了苗期生理生態學特性,集成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技術;突破了早實豐產栽培技術,實現了薄殼山核桃3年始果,提早結果4年以上;首次對薄殼山核桃主栽品種馬漢進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發現馬漢雌雄花花期不一致導致了產量低的主要原因。利用不同儲藏條件花粉活力的研究,發現在超低溫干燥冷藏條件下效果最好,90天后花粉的活力達60%以上。花粉原位萌發掃描電鏡發現,授粉后4小時開始萌發,8-12小時大量萌發,3天后花粉全部干癟;可授期的研究發現,當柱頭的張角大于90度時授粉,座果率最高。揭示了主要礦質營養元素的動態變化規律、養分需求特性和施肥臨界期,研發出專家施肥系統;在開花結實過程中,N和P、Cu呈明顯的下降趨勢,K、Fe和Zn是先下降后上升的過程,Ca和Mn是上升的過程,Mg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花粉的親和性研究發現,不同品種對座果的影響較為明顯。明確了最佳授粉期,提出了授粉品種配置方案。集成高效培育技術體系,克服了結實大小年現象,平均畝產增加30%以上。
項目建立較為完善的示范技術服務體系,通過項目實施,部分縣市已將列入了造林補助計劃。建立優良無性系采穗圃(兼種質資源收集圃)87畝,良種繁育基地90余畝,示范基地1110余畝,輻射推廣5000余畝。編制薄殼山核桃無性快繁規模化生產技術規程1份。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申請專利2項,發表論文17篇。累計新增就業21人,累計新增造林面積3.5萬畝,增加產值2000多萬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其他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浙江農林大學 | ||
單位地址: | 浙江省臨安市浙江農林大學 | ||
單位電話: | 0571-63748859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梅陽陽 | 聯系人電話: | 0571-63741683 | 聯系人Email: | wzhj21@163.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