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蔬菜優質高效生態栽培技術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部門計劃 |
起止時間: | 1994.06 至2014.12 | 研究形式: | 獨立研究 | 所處階段: | 成熟應用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課題來源:
農業部\財政部現代農業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項目(nycytx-35-02-06)(CARS-25-C-02);湖北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國外優良園藝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與開發利用研究”(991P0809);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項目“瓜菜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2011-620-007-003);湖北省農業重點應用基礎研究項目“鄂西山區高山特有蔬菜資源的挖掘與利用”(2012DBA07)、國家支撐計劃《高山蔬菜新品種及茬口多樣化研究》、農業部跨越計劃《生態型高山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省科技廳攻關計劃《高山蔬菜高效種植及采后處理關鍵技術研究》等多個項目資助。
課題背景:
高山蔬菜是指在高山、半高山可耕地,利用高海拔區域夏季的自然冷涼氣候添加生產的夏秋季上市的天然反季節商品蔬菜。高山蔬菜能夠補充平原地區夏季高溫不利于某些蔬菜生長的不足,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由于成本低,品質好,無公害,錯季節,高山蔬菜在我國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作為我國夏秋季節無公害蔬菜供應的戰略性生產基地,在致富山區百姓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山蔬菜產品彌補蔬菜“秋淡”市場不足,是我國夏季避災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山蔬菜基地是我國夏秋時節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戰略資源,高山蔬菜產業是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及節能低耗性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山蔬菜產業是最具出口潛力的外向型產業,是創匯農業的一部分。高山蔬菜作為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區域性優勢產業,是帶動山區第三產業發展和促進山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推進器。
迅猛發展的高山蔬菜也逐漸暴露出一系列生產和生態的技術問題,制約著該產業的進一步增效和健康發展。如種植種類相對單一,茬口集中,效益不穩,高山蔬菜增效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缺乏針對高山蔬菜的科學栽培管理技術規范,生產效率下降。基地高度連作,偏施化肥及未采用科學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導致土地肥力下降,連作性病蟲害發生日益增多,進而造成生產成本不斷升高而產量、品質和效益不斷下滑的趨勢,使高山蔬菜的生產效率下降;生態問題初見端倪,由于配套基地管理政策與科學栽培管理措施的滯后,加之高山區域自身生態相對脆弱,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型高山蔬菜基地選擇與管理辦法,進行有效的保護性開發,對引導該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針對高山蔬菜生產中的問題,在集成現有平原蔬菜可持續發展技術基礎上,綜合運用蔬菜栽培學、蔬菜育種學、植物保護學、生態學、土壤肥料學等原理,開展高山蔬菜不同海拔耕作制度變化規律和生態栽培技術措施研究。
(1)摸清了高山蔬菜不同海拔耕作制度變化規律。包括不同海拔高山小氣候變化規律、高山蔬菜適宜種植期變化規律和不同海拔高山蔬菜適宜種類的生產分布規律。
(2)研究并建立了系統的高山蔬菜生態栽培技術體系,包括溝廂改造及生物護埂技術、高山避雨覆蓋和二高山聚雨灌溉栽培技術、高山蔬菜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技術、高山土壤保育與根際生態修復劑技術、高山蔬菜基地廢棄物生物轉化處理技術、高山蔬菜基地有序開發利用技術。首次基于不同海拔耕作制度變化規律研究總結出不同種類蔬菜高山越夏栽培適宜的海拔梯度分布規律;
首次針對高山蔬菜生產過程中的農田生態問題研究總結出六項簡單實用高山蔬菜基地生態保護技術措施;
集成研究出涵蓋50種主要蔬菜的高山生態栽培技術;
制定出高山菜地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并基于高山蔬菜主要病蟲害不同海拔變化規律,提出了高山蔬菜主要病蟲害“溝島天敵”防控和不同海拔梯度防控理論及模式,完善豐富了高山蔬菜病蟲害生態防控技術。
技術成熟度:
該技術中各單項技術均屬成熟技術,已在全國多個高山蔬菜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近四年來,相關的新品種、新種類、生態栽培技術已累計推廣491萬畝,因此,技術已具備較高的技術成熟度。
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技術成果可應用于所有高山蔬菜產區的生產環節。不同海拔耕作制度規律的應用可以解決高山蔬菜種植種類單一,連作病害重的問題,實現在提高菜農生產效率的同時保護了生態環境,使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引導高山蔬菜發展逐漸步入了可持續發展軌道;摸索出的新茬口模式,可以實現高山蔬菜種植茬口一茬變多茬、種植連作變輪作、品種大宗變精細,精細蔬菜“上山”填補山下市場供應空缺,極大地豐富了夏季鮮菜市場,而耕作制度上的變化可以帶動生產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提高高山蔬菜的生態效益,緩解高山蔬菜產品市場壓力,在豐富夏季市場供應的同時從根本上降低高山蔬菜產業的市場風險,因此該技術的應用無任何經濟效益風險或環境風險,安全性較高。
近四年來,通過在各地進行示范及推廣項目相關的新品種、新種類、生態栽培技術累計推廣491萬畝,按平均每畝增收199元計算,新增總產值9.78億元,平均每畝節約開支58元,累計節約開支2.84億元,四年實現增收節支12.62億元。同時,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對高山蔬菜產區的生態環境也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因此,該技術已具備較高的成熟度。
本研究成果僅對高山蔬菜生態栽培技術體系進行了階段性研究與總結,對相關栽培技術下不同蔬菜作物的生理生態學機理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對不同措施下的農業環境生態效應評價仍有待完善,相關生態栽培技術的大面積示范推廣應用有待于和相關應用企業合作向前進一步推進。2002年《Bt殺蟲劑及其系列復配制劑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獲獲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獎三等獎。
2004年《優質紅菜薹新品種鄂紅一號、二號的選育與應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8年《湖北省高山無公害蔬菜系列標準》,獲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09年《高山蔬菜品種及茬口多樣化技術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0年《高山蔬菜新品種及標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
2012年《高山蔬菜品種與茬口多樣化技術示范與推廣》,獲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獎二等獎。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專利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 ||
單位地址: |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湖瑤苑特1號 | ||
單位電話: | 027-87389846;87389436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陳磊夫 | 聯系人電話: | 13667116517 | 聯系人Email: | chenleifu@126.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