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的營養學及飼料技術研究與應用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新技術 | 課題來源: | 國家科技計劃 |
起止時間: | 2003.01 至2014.12 | 研究形式: | 與院校合作 | 所處階段: | 成熟應用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我國是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養殖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為節約能源、循環利用物質、保障糧食安全和“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國人均動物蛋白食物攝入量有三分之一來自于水產品。目前,隨著集約化水產養殖的快速發展,水產飼料工業發展迅猛。過去10年間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增加了48%,而水產飼料的產量增長了155%,說明我國近年來集約化水產養殖業的飛速發展完全是建立在水產飼料業發展的基礎上,養殖對配合飼料的依賴度可達到90%(大宗淡水魚體系監測數據)。
鯽魚作為我國的主要養殖對象之一,2013年養殖產量已超過259萬噸,在投餌養殖淡水魚類中占第三位。隨著鯽魚集約化養殖的迅速發展,對飼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果按飼料系數 1.5-1.8計算,約需要飼料388-466萬噸。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對鯽魚營養與飼料技術的系統研究,鯽魚對主要飼料原料的消化率數據庫不完善,缺乏鯽魚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營養素需求參數(僅前期研究的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銅、鋅的幼魚需要量)的研究,鯽魚的飼料多借鑒其它魚類的研究結果,因此,必然會帶來營養不平衡、利用效率低、飼料系數高、糧食資源浪費、養殖廢物排放高等問題。在利用配合飼料進行高投入高產出的鯽魚集約化水產養殖中,飼料成本已占到養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不完善的鯽魚營養學和飼料技術已成為制約鯽魚飼料業和養殖業的重要瓶頸。
本項目自2003年以來,在(A)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高效環保漁用飼料配制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示范(2006BAD03B03)”、(Y) 973計劃“草食性魚類的營養需求與代謝及其調控機理(2009CB118702)”、(Z)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CARS-46-19)”、行業專項“水產養殖動物營養需求與高效配合飼料開發(201003020)”、行業專項“替代魚用飼料中魚粉的新蛋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201303053)”、 (D)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不同生長階段異育銀鯽對動、植物蛋白源利用差異機制的比較研究(31101908)”、(O)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人才基金“魚類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及其差異的酶學和分子生物學機制(2005ABB026)”、(J) 重大科技專項“池塘名特水產健康高效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2006AA203A01)”等項目的資助下,針對鯽魚養殖業飼料資源浪費嚴重、飼料利用效率低、養殖氮磷排放高等關鍵問題,開展了本項目的研究。對主要營養素的需求和消化率進行了重新評估和完善,構建了異育銀鯽對我國28種常見飼料原料的消化率數據庫,從基本營養需求出發,系統地研究了鯽魚全養殖周期中不同生長階段對飼料中4種主要營養素、11種氨基酸、2種脂肪酸、14種維生素和9種礦物元素等40種營養素的需要量;系統研究了異育銀鯽飼料中替代蛋白源高效使用技術;在研究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對魚類影響和體內積累代謝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飼料中的安全限量;研發了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技術;開發了蛋白源、脂肪源和碳水化合物源使用技術。研制了鯽魚環保、高效、安全的飼料精準配方技術,促進了魚類生長,提高了飼料利用效率,增強了抗病力,降低了污染排放,降低了養殖成本。營養需求和消化率的研究完善了魚類營養學基礎數據庫;從消化吸收、能量代謝、酶學、消化道微生物區系、基因調控等多角度對魚類不同生長階段營養需求、營養物利用及代謝機制的研究,促進了水產動物營養學的發展;比較營養學研究為揭示動物營養代謝與進化關系提供了新的證據;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比較研究為我國篩選高飼料效率的定向育種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過程中建立的規范的實驗方法、技術標準、行業標準等為我國水產飼料工業的標準化建設和可持續水產養殖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引領了淡水魚類營養與飼料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項目的研究成果在國內首次采用規范的營養學研究技術,從魚類的基本營養需要研究出發,通過嚴格系統的實驗設計,提出營養需求的標準,并結合我國的養殖情況,研制出不同生長階段的精準化飼料配方。該方面研究成果解決了我國養殖魚類—鯽魚的營養與飼料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為鯽魚配合飼料的研制和養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不僅可以帶動其飼料業的發展,還可以帶動鯽魚養殖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
通過無公害飼料的生產,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的水產品,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
有利于降低漁業廢物排放,具有較大的環境效益。
通過飼料配方改進,生產每噸魚降低26.6公斤的氨氮排放。餌料系數由市場的1.8降低至1.24。研制了鯽魚環保、高效、安全的飼料精準配方技術,促進了魚類生長,提高了飼料利用效率,增強了抗病力,降低了污染排放,降低了養殖成本。
項目技術2012-2014年在12個合作飼料企業推廣應用,共新增利潤20287.05萬元,其中湖北省內為6967.75萬元;新增稅收3342.7萬元,其中湖北省內為1159.95萬元,節支總額7037.3萬元,其中湖北省內為2310.8萬元。
本項目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正常的養殖環境下的營養物利用,但環境因素的變化、魚類健康的不同、遺傳背景的差異等均會影響魚類的營養代謝過程,影響其飼料利用。因此下一步的工作將在:
1)環境因素對營養素需求的影響;
2)營養素之間的交互作用;
3)營養與遺傳背景的關系等方面繼續深入。無。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專利 |
應用狀態: | 小批量或小范圍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單位地址: |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南路7號 | ||
單位電話: | 027-68780481;68780036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劉力 | 聯系人電話: | 027-68780549 | 聯系人Email: | liul@ihb.ac.cn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