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蠶品種 選大3號
成果概況
成果類別: | 應用技術 | 體現形式: | 地方標準 | 課題來源: | 地方計劃 |
起止時間: | 2013.03 至2014.12 | 研究形式: | 獨立研究 | 所處階段: | 成熟應用階段 |
成果屬性: | 原始性創新 |
成果簡介
1、課題來源與背景
本任務計劃名稱為《柞蠶品種 選大3號》,計劃編號為10023,計劃下達部門為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劃文件為《關于下達2013年度吉林省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吉質監標函[2013]129號)。
2、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吉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自1998年開始,從保育圃內“選大1號”中收集較白色繭,以“白”、“大”為主要目標,進行系統整理;2001年與“白繭1號”雜交,又經5年10代系統分離選育于2005年育成。2006年通過省科委鑒定。原名“淺色繭”,成果鑒定后更名為“選大3號”,俗稱“大三”。
(1)形態特征
卵:卵殼白色,卵長3.70 mm,卵幅3.00 mm,卵厚2.40 mm。幼蟲(蠶):蟻蠶頭殼紅褐色,體黑色;五齡期蠶第十天,體背青黃色(偏青),體側深鸚鵡綠色,氣門上線佛手黃色,體背疣狀突起淡藤蘿紫色,氣門下線疣狀突起淺宵藍色,臀板焦茶綠色。雌蠶體長75.2 mm,體幅22.9 mm,體重28.0 g;雄蠶體長72.5 mm,體幅21.8 mm,體重22.9 g。繭:白色,長橢圓形,雌繭長55.0 mm,繭幅29.1 mm;雄繭長49.9 mm,繭幅26.3 mm。蛹:雌蛹體長44 mm,體幅20.5 mm,體重13.0 g;雄蛹體長39 mm,體幅18.1 mm,體重9.1 g。成蟲(蛾):蛾體呈灰褐色,雌蛾體長59.9mm,體幅24.3 mm,翅展167.0 mm;雄蛾體長43.5 mm,體幅16.6 mm,翅展153.4 mm。
(2)生物特性
a)青黃蠶系統,二化性,四眠。
b)克卵數99粒~104粒,卵期發育有效積溫為120 ℃。實用孵化率春季97.9%,秋季99.4%,普通孵化率98.4%,不受精卵率1%。
c)克蟻蠶數137頭。
d)全齡期經過春蠶期在日平均溫18 ℃時為56 d 12 h;秋蠶期在日平均溫20 ℃時為51 d 7 h,五齡期經過為21 d 8 h。
e)蟲蛹統一生命率97.0%,死籠率春季3.0%,秋季3.3%。秋季千粒繭重12.4 Kg,全繭量12.7 g,繭層量1.59 g,繭層率12.58%。繭絲長1290 m,解舒率61.4%,回收率68.4%,鮮繭出絲率8.2%,繭絲纖度7.06 D。單蛾產卵數春季338粒,秋季298粒,產卵量2.77 g,單蛾造卵數479粒,產出卵率74.3%。
f)蛹期發育有效積溫為230℃。蛾命雌雄分別為10 d 6 h和9 d 15 h。
3、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本標準所確定的技術指標以我院自主知識產權吉林省科技登記成果《柞蠶淺色優質繭新品種選育》(成果編號2006320),鑒定證書(技術報告)為技術依托,標準的技術指標科學、合理、先進,生產技術要求可操作性強。柞蠶品種選大3號繭型大、繭色白千粒繭重重,是首個大型的蛹絲兼用白繭品種,而且綜合性狀優良,適用于東北、內蒙及全國各柞蠶生產區,整體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該標準的技術指標以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科研成果為基礎,準確合理,具有國際創新性。
4、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該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反映了我省柞蠶生產和繁育實踐經驗和成熟技術,標準規定的柞蠶品種選大3號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準確合理,生產技術要求可操作性強。本標準適用于對該品種鑒定、繁育、復壯和推廣應用。
5、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對于柞蠶品種的保存、繁育、復壯、應用和新品種選育,規范柞蠶生產經營行為,實施標準化生產,提供優質蠶種,提升蠶產品質量,鞏固和擴大吉林省柞蠶良種繁育和深加工基地,推動柞蠶產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標準的實施,每年繁育合格種繭30萬公斤,可養殖1萬把,生產優質商品繭1000萬公斤,產值3億元。
6、歷年獲獎情況
2007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應用前景
主要應用行業: | 農、林、牧、漁業 | 知識產權形式: | 其他 |
應用狀態: | 產業化應用 | 擬轉化方式: |
單位概況
完成單位: | 吉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 | ||
單位地址: |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南路399號 | ||
單位電話: | 0432-64811520 |
聯系方式
聯系人: | 韓建華 | 聯系人電話: | 13943214981 | 聯系人Email: | y216laohan@163.com |
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