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青海省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度我省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工作涵蓋全省科技、農林牧漁水、教育、醫藥衛生、交通、地質、石油、冶金、機械、化工、輕工、食品加工、能源、信息軟件等領域的15個廳局、3所大專院校、中科院所屬2個科研院所、西寧市、海東、海北、企業等共256個項目完成單位2394人(次)成果完成人。現將統計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1.成果總量
截止2006年10月31日,我省共登記各類科技成果215項,其中各廳、局級單位推薦登記的109項,占成果總數的50.70%;西寧市、海東地區和海北州推薦登記的23項(其中西寧市科技局推薦登記的14項,海東地區科技局推薦登記的5項,海北州科技局推薦登記的4項),占成果總數的10.70%;中科院所屬科研院所推薦登記的16項(其中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4項,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2項),占成果總數的7.44%;企業及其它部門推薦登記的67項(其中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1項,中國礦業大學[北京]1項,青海省循化縣社會發展局2項,青海省湟源縣社會發展局2項,青海省大通縣社會發展局1項,青海省大通縣農業局1項,國有企業49項,其他私營企業10項),占總數的31.16%。
2. 成果來源
在2006年度登記的215項科技成果中,國家科技攻關計劃15項(其中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項,國家基礎研究計劃2項,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計劃2),占成果總數的6.98%;部門計劃32項,占成果總數的14.88%;省級科技計劃51項,占成果總數的23.72%;部門基金計劃1項,占成果總數的0.47%;地方基金計劃5項,占成果總數的2.32%;橫向委托1項,占成果總數的0.47%;自選項目75項,占成果總數的34.88%;其他項目35項,占成果總數的16.28%。
3. 成果類別
215項科技成果項目中,應用技術成果201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93.49%;應用基礎成果2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0.93%;軟科學成果12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5.58%。
4.成果評價方式
2006年度我省科技成果的評價方式仍然以鑒定為主,在登記的215項科技成果中,鑒定成果數為146項,占成果總數的67.91%;其次是以基礎與軟科學評審成果為主的項目12項,占成果總數的5.58%;以農業生物新品種和地方標準審定為主的行業準入項目43項,占成果總數的20.00%;計劃內驗收項目7項,占成果總數的3.25%;以知識產權 (發明專利)形式為主的項目6項,占成果總數的2.79%;計劃內評估項目1項,占成果總數的0.47%。
5.成果水平
215項科技成果項目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6項,占成果總數的2.79%;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24項,占成果總數的11.16%;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成果58項,占成果總數的26.98%,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成果61項,占成果總數的28.37%;國內一般水平的成果66項,占成果總數的30.70%。
6.成果行業分布
215項登記成果分布在12個行業中,按產業分布進行分類統計表明:屬第一產業即農林牧漁水業84項,占登記成果的比例為39.07%;第二產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共57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26.51%;第三產業包括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共7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34.42%。
7.成果完成單位
企業與獨立科研機構是主要成果完成單位。在2006年度統計的215項科研成果中,按成果完成數量排序依次是企業完成的69項(其中科研轉制型企業完成的11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32.09%;獨立科研機構完成的成果60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27.90%;其他單位完成的52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24.19%;大專院校完成的成果19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8.84%;由醫療機構完成的15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6.98%。
8.成果完成人員
2006年度登記的215項科技成果中,參與項目研究的科研人員共2394人(次)。經對其單位屬性、年齡結構、學歷、職稱方面的統計表明:企業、其他科研人員及獨立科研機構人員是研究的主體,分別為891、616和547人(次),其次是大專院校為190人(次),醫療機構150人(次),;從年齡結構來看,科研人員以中青年為主。5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2300人次,占96.07%,其中3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為700人(次),36-45歲之間的科研人員為1226人(次),46-55歲之間的科研人員為374人(次),56歲以上科研人員只占3.93%,為94人(次)。
從學歷結構來看,本科與大專學歷者為主要科研力量(1839人次),占76.82%;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為384人(次),占16.04%,比上年有所上升;中專以下學歷171人(次),占7.14%。
從技術職稱構成來看,具備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科研人員為2017人(次),達到84.25%,占據了科研人員的主要比例,其次是初級職稱者為276人(次),占11.53%,其他科研人員101人(次),只占4.22%。
9.經費投入
215項登記成果的經費總投入為711078萬元。其中國家投入為4408萬元,占總投入的0.62%;部門投入35630萬元,占總投入的5.01%;地方科技部門投入為7613萬元,占總投入的1.07%;基金投入為14萬元;自有資金156059萬元,占總投入的21.95%;銀行貸款505870萬元,占總投入的71.14%;其他投入為1484萬元,占總投入的0.21%。按投資去向來看,獨立科研機構18681萬元,占總投資額的2.63%;大專院校1463萬元,占總投資額的0.21%;企業683342萬元(其中科研轉制型企業占8955萬元),占總投資額的96.10%;醫療機構94萬元,占總投資額的0.01%;其它部門7498萬元,占總投資額的1.05%。
10.標準構成
2006年度登記的215項成果中,以地方標準為主體現的成果有34項(其中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3項,地方標準24項,企業標準2項),占成果登記總數的15.81%。
11.知識產權情況
2006年度登記的215項科技成果中同時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項目20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項目2項,軟件著作權項目1項;申請并已授理發明專利項目數為15項。
二 應用技術成果
1.成果屬性
20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屬于原始性創新的成果137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68.16%,屬于國外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成果12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5.97%,屬于國內二次技術開發項目52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5.87%。
2.成果水平
在20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5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48%;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2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1.94%;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成果5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6.87%;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成果5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6.87%;國內一般水平的成果64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31.84%。
3.成果所處階段
對201項應用技術成果的完成階段進行分類統計表明:處于成熟應用階段的科技成果148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73.63%;處于中試、樣機階段的中期階段科技成果32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5.92%;處于實驗室、小試階段的初期階段科技成果21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0.45%。
4.所屬高新技術領域
在20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有164項屬于高新技術成果,分布在9個高新技術領域內,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81.59%。其中電子信息技術占高新技術總數的1.83%,軟件占3.05%,光機電一體化占3.05%,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占15.85%,新材料占14.02%,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占5.49%,環境保護占4.88%,地球、空間與海洋占6.71%,農業技術占45.12%。
5.應用情況
在20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已投入實際應用的成果179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89.05%。
未應用的成果22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0.95%。對22項未應用成果的原因進行統計表明:由于缺乏資金造成未應用者18項,占未應用原因的81.81%;由于技術問題造成未應用者1項,占4.55%;由于市場問題造成未應用者3項,占13.64%。
6. 經濟效益
在179項已應用的科技成果項目中,實際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為36項,其資金投入為30954萬元,累計凈利潤227681萬元,實交稅金17015萬元,產值利稅率為7.47%。出口創匯905萬元,節約資金122452萬元。
三 應用基礎成果
從成果的來源、評價方式及水平統計顯示:2006年度登記的215項科技成果中應用基礎成果2項,其中國家基礎研究計劃和地方計劃各1項,分別占登記成果總數的0.47%;2項應用基礎成果的評價方式均為評審;達到國際領先和國內領先水平者各1項。
四 軟科學成果
1.成果來源
2006年度登記的215項科技成果中軟科學成果12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5.58%。其中國家有關部門計劃1項,省科技計劃5項,地方基金項目1項,自選項目5項。
2. 成果評價方式
12項軟科學成果的評價形式以計劃內驗收結題的項目2項,以評審方式為主的10項。
3. 成果水平
12項軟科學成果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3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9項。
4. 成果分布
12項軟科學成果中屬于社會領域的成果7項,占58.33%;屬于經濟領域的成果5項,占41.67%。在行業分布上,屬于第一產業的成果3項,占25.00%;屬于第二產業的成果2項,占16.67%;屬于第三產業的成果7項,占58.33%。
五 結 論
從2006年度科技成果統計情況來看,登記成果總量比上年度增加了22.86%,成果整體水平比上年度顯著提高,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上的成果占成果總量的40.93%,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的成果占成果總量的69.30%。由企業和科研院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占成果總量的60.00%。科技成果鑒定仍然是我省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方式,占成果總量的53.14%,其次是應用基礎與軟科學成果的評審以及地方標準、農業生物新品種和醫藥新藥為主的行業準入成果占總量的25.58%。在科研經費的籌措方面以企業銀行貸款和自籌為主,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的鹽湖鉀肥、石油天然氣、鋁業和其他企業的輕工產品開發與研究方面。從課題來源的統計情況看,計劃內即國家計劃及省、部計劃項目占成果總數的48.37%,自選課題及其它計劃外項目占成果總數的51.63%。應用技術成果占成果總數的93.49%,比上年度有所提高。分布在以農林牧漁水及醫藥衛生等12個應用行業中。進行分類統計表明,屬第一產業的成果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39.07%,第二產業的成果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26.51%,第三產業的成果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34.42%;處于成熟應用階段的成果比上年有明顯提高,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73.63%,比上年略有下降;處于初期實驗室及小試、中試階段的成果占應用技術成果的比例為26.37%。
從成果的應用情況來看,20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已投入應用的成果179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83.26%,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89.05%,比上年度有所下降;未應用成果22項,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0.95%;從成果的應用和經濟效益統計情況來看,20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有179項科研成果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應用率為89.05%,產生經濟效益的成果36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6.74%,占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17.91%,占已應用技術成果總數的20.11%,比上年度下降了10.29個百分點。經對36項已產生經濟效益項目的資金投入、凈利潤、實交稅金分別進行統計的結果為30954萬元、227681萬元、17015萬元,產值利稅率為7.47%,出口創匯905萬元,節約資金122452萬元。
根據對我省科技成果項目完成人員基本情況統計的數據顯示,2006年度我省從事各類科技成果研究的人員共2349人(次),其中84%以上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員為中級以上技術職稱,41%以上的成果完成人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35歲以下和36-45歲兩個年齡段的成果完成人員所占比例高達80%以上,其次是46-55歲的成果完成人員約占16%;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人員約占93%,其中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人員達到77%以上。由此可見,本年度我省科研工作的主體力量仍是具有較高技術職稱和學歷的中青年科技人員。
在已登記的科技成果中,原始性創新成果數量增多,占登記成果總數的63.72%;獲授權專利成果23項,授理專利成果15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17.67%,表明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已注重原始性創新成果的研發及知識產權的保護。